談作文教學的幾個問題

2019-03-02 00:00 發(fā)布

暫無內容  年級 / 1966 0 0

培養(yǎng)什么樣的寫作能力


討論中學的作文教學,首先要明確中學語文教學應當培養(yǎng)學生具備什么樣的寫作能力。

中學畢業(yè)生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要走上工作崗位,去參加工業(yè)、農業(yè)、文化教育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時常需要動手寫點什么,比如寫個工作報告,經(jīng)驗介紹,以及讀書心得,信札日記等。他們天天要用筆作為工作和生活的工具。那么,中學的語文教學就應當培養(yǎng)學生具備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動筆的能力。中學畢業(yè)生還有一部分要升入高等學校去學習專門的科學技術。在學習中,他們更是常常要動筆——寫寫讀書日記,寫寫實驗報告,寫寫論文等等。那么,中學的語文教學就應當培養(yǎng)學生具備進一步學習專門知識的時候所需要的一般寫作能力。

總起來說,中學語文教學所要培養(yǎng)的,是一個青年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必須具備的一般的寫作能力,也就是內容正確、文從字順、條理清楚、明晰確切,能夠如實地表達自己的有用的知識見聞、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而不是專門從事寫作的文學家的文藝創(chuàng)作能力。雖然也不應當排斥少數(shù)中學畢業(yè)生日后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活動的可能性,并且應當注意發(fā)現(xiàn)具有這方面才能的學生,給予必要的指導。

解決什么問題

要培養(yǎng)上述那樣的寫作能力,需要解決幾個什么問題呢?我們知道,無論寫什么文章,要寫得好,先決的條件是具有正確的思想認識,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見聞,相當?shù)乃季S能力。在學校里向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勞動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各科知識教育,思維的訓練,都與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有關。決不能把一個人的寫作能力,從思想修養(yǎng)、經(jīng)驗學識之中孤立出來;那么,也就決不能把作文教學從各方面的教育之中孤立出來。不過,思想修養(yǎng)、經(jīng)驗學識、思維訓練等等并不能代替寫作能力。各方面的教育也不能代替作文教學。作文教學必須在與各方面的教育密切結合的前提之下,解決與寫作能力直接有關的若干特定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之中,我認為有三個是最關緊要的。

    首先是態(tài)度和習慣問題。在寫作這件事情上,不少中學生有兩種不好的態(tài)度和習慣。一是怕作文,至少是不愛作文;一是寫文章馬虎草率,不嚴肅,不細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態(tài)度和習慣呢?應當向教學工作中探查原因?!白魑奶y,不知道寫什么,也不知道怎樣寫?!边@是很多中學生常常說的話。這個話值得重視。我覺得命題作文這個辦法之中大有值得研究的問題,批改作文的辦法也很值得推敲。老師出的題目叫學生沒話說,或者不知從何說起,憋了半天,好容易憋出一篇來,又讓老師畫了大堆的紅杠子,批了些“不簡潔”“不生動”“中心不突出”之類的評語,這一次是這樣,下一次還是這樣,總摸不到什么門道。這樣下去,學生對作文哪能不怕!我認為,作文這件事情上,教師萬萬不能做“難服侍的婆婆”,也不能老做“醫(yī)生”,而是要做“園丁”。他不光注意到剪莠除草,更注意到按時施肥澆水,幫助幼苗迅速地發(fā)育成長。只有這樣,學生對作文才會不怕,才會喜愛。“作文永遠得不了一百分,也不至于不及格?!边@是中學生常說的另一句話。我覺得這句話也很值得分析。這句話反映出,在作文這件事情上,我們缺少明確的尺度,要求也不嚴格。如果有明確的尺度,并且嚴格地運用它,那就可以有一百分,也一定有不及格。“一百分”并不意味著盡善盡美了,到頭了,只是意味著,寫到這個樣子,已經(jīng)符合這個階段所定尺度的最高一頭的要求?!安患案瘛币膊灰馕吨粺o是處,只是意味著,這樣還達不到這個階段所定尺度的最低一頭的要求。有了明確的尺度,而且嚴格地運用它,學生才會嚴肅認真地對待作文,改變馬虎潦草的態(tài)度和習慣。

第二是思路問題。今天的青少年,思想原是非常活躍的。我們這些中年老年的人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的情況,就更會感到今天的孩子們是多么生氣蓬勃,敏捷機智,比自己小時候真不知高明幾倍??墒牵f來奇怪。一到作文的時候,不少中學生好像頭腦變得遲鈍起來,文思很枯澀.也不大有條理了。于是寫出來的文章往往是干干巴巴的那么幾句,鋪陳不開,發(fā)揮不暢,甚至于前言不搭后語,連個通順條貫都做不到。什么道理呢?我想,還得到作文教學工作中去尋找原因。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打破“做”文章的觀念,學生的思路才能開展起來。必須在命題、批改、指導等各項具體工作中采取適當?shù)霓k法,使學生習慣于如實地、自然地“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而不是對著一個無所見。無所聞,或者雖有見聞而無所思,無所感的題目,挖空心思地硬“做”,也不是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硬“裝”進什么“突出中心”,“前后對比”,“倒敘、插敘”種種框子里去。只有當學生習慣于如實地、自然地寫的時候,他的思路才能打開,才能得到鍛煉。只有讓學生的思路得到充分的開拓,變得越來越加活潑而縝密,他的寫作能力才會更好更快地發(fā)展起來。

有個初中學生寫《暑假里的一天》,文章的開頭說:這一天天氣很好,他一大早就起來,先到戶外做了早操,然后回到屋里,拿起一本《唐詩三百首》來,正讀到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的時候,兩個小朋友跑來找他了。我?guī)缀蹩梢詳喽ǎ@位同學是在做文章,因為《唐詩三百首》里根本沒有杜甫這首絕句。不要以為這樣隨便說說是件容易的事,完全可以設想,他“做”這個開頭是相當費勁的。費這種勁,并不起開拓思路的作用,正相反,倒有束縛思路的開展的作用。中學生作文,沒有多少藝術虛構的問題,因為中學的作文課不是藝術創(chuàng)作實習,即使說,也應當鍛煉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那也得有個分寸——無論如何,寫暑假里自己某一天的生活,這里邊沒有虛構的余地。我們今天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的品質都是好的,并不習慣于說謊。那么,為什么他在作文的時候喜歡虛構呢?很值得我們從作文命題和指導方面深入思考一下。

有一本作文本上有這樣的批語:“描寫不生動?!庇钟幸槐咀魑谋旧嫌羞@樣鼓勵學生的批語:“這篇文章,對比的手法用得好?!蔽也恢溃@兩個學生下次作文的時候會不會為了怎樣寫得生動點或者再用一用對比手法而傷腦筋,甚而竟至也去虛構點對比或者別的什么材料。

我以為,鼓勵學生說實實在在的話,不鼓勵說空話,說現(xiàn)成話,更不允許說假話,不在于內容方面提出過高的要求,比如強調必須“中心突出”“說得全面”等等;不在于技巧方面多所挑剔或者多所約束。有計劃地做一些構思練習,比如,出個題目,要全班學生思考片刻之后,指定幾個說說各自打算怎樣寫法。這樣,可能于開拓學生的思路有些好處。

應當重視學生作文的內容,以及從那些內容之中反映出的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好的,應當鼓勵;有錯誤的,應當幫助,教育。應當,也有可能通過作文練習來加深學生在某些方面的思想認識。在作文教學中,這些都不容忽視。我們不能滿足于學生在不論什么文章的結尾,總是加上那么幾句跟內容不見得有聯(lián)系的“冠冕堂皇”的話。我們更不能在有意無意之間替學生的作文制造出框子。如果那樣,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開拓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沒有好處的;對于確切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從而有效地進行教育,也將是不利的。

第三個是基本功問題。字、句、篇章的訓練,是寫作的基本功。作文教學必須解決這個問題。這一點,大家近來都比較重視了(雖然也許有的還做得不夠或者不恰當),這里不再多說。

把上邊說的意思總起來,是不是可以這樣看: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抓緊兩個方面,一是基本功方面,一是“功夫在詩外”所說的那種詩外的功夫,包括思想水平,活潑而縝密的思路,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良好的習慣,等等。這兩個方面是根本的,至于寫作的方法技巧等等,當然也需要訓練,然而相對地講,那是比較次要的,枝節(jié)的?,F(xiàn)在大家都很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是必要的??墒俏矣幸粋€感覺:有的教師似乎在枝枝節(jié)節(jié)的方面用力過多(比如大講什么順敘、倒敘、插敘,形容、比喻、夸張、襯托和對比,開頭和結尾,等等),而對根本的方面考慮得很少,或者,請恕我用個不恭的說法,有些舍本逐末。舍本逐末的結果至少會是事倍功半,甚至于更壞。

要解決態(tài)度和習慣問題,思路問題,基本功問題,不能專靠作文課。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中各項工作共同擔負的一項任務,而閱讀教學是這各項工作的中心。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適當?shù)娘嬍碃I養(yǎng),單靠體育鍛煉并不能保證身體健康、強壯,雖然體育鍛煉是很重要的}同樣,沒有良好的閱讀教學作基礎。單靠作文課并不能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雖然作文教學決不容忽視。

主要應當注意什么

中學的作文教學主要是指導學生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呢?還是解決怎么寫的問題?中學的作文教學主要解決學生應當寫什么內容、什么范圍之內的事情等問題呢?還是主要解決學生在有了需要寫的事物之后怎樣整理思路,怎樣用語言文字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這個問題?就是說,主要解決認識事物的問題,還是解決反映事物的問題?當然,這二者密切相連,不能截然分開,這里是說“主要”,就是說,教學重點應當放在哪一方面。

要回答這個問題,應當先看一看工作和生活中實際寫作的情況。

完成了一項工作任務,想寫個總結。有沒有“寫什么”的問題?顯然沒有。要寫的就是完成任務的經(jīng)過,取得的成績,有些什么經(jīng)驗教訓等等:這些,都是事實,無需等到提筆寫總結的時候臨時設想。當然需要善于分析,善于概括,才能把成績肯定下來,才能提出經(jīng)驗教訓。那是思想問題,對事物的認識問題。如果不會寫總結,或者寫得不好,原因不出兩端:或者是思想不對頭,思路不清楚,對于作過的事情理不出頭緒,作不出評價,或者是語文的基本功不夠,遣詞造句都沒有把握,也就是不知道“怎么寫”??傊淮嬖凇皩懯裁础钡膯栴}。生活里有件什么事情需要寫封信給別人,這時候有沒有“寫什么”的問題?顯然也沒有。既然要寫信,當然是有事情需要寫,決不會把信紙鋪在桌子上才去想“寫什么呢”?也有時候,只是由于跟家人或者朋友很久不通信,有些想念,于是要寫封信問候一聲,報報平安,并沒有什么特殊的事情要寫。那么,把這個意思寫出來就對了,這就是應當寫的那個“什么”,無需乎到寫信的時候編造個什么事情來寫。

這就是說,一個青年離開學校走上工作崗位之后,當他提起筆來要寫東西的時候,經(jīng)常遭遇的不是“寫什么”的問題。如果沒有什么事情,沒有什么意思要寫,他干脆就不會提起筆來,因為到那時候,再也沒有語文老師要他交作文了,無事可寫,何必去搜索枯腸呢?他經(jīng)常會遇到的問題倒是有了要寫的事情而不知道“怎么寫”。升入高等學校的學生也一樣。作了一次實驗,要寫份報告。這時候并沒有“寫什么”的問題。實驗報告寫不好,也是由于不知道“怎么寫”。

如果中學生在畢業(yè)后寫作的實際確是這樣,那么,中學的作文教學就應當著重指導學生解決“怎么寫”這個問題,至少要為他們解決這個問題打好必要的、結實的基礎。

討論作文教學,需要先明確這一點。因為我感到,我們的作文教學在指導“寫什么”這方面花的力氣比較多,而在指導“怎么寫”這方面花的力氣太少。——這主要表現(xiàn)在命題上,其次也表現(xiàn)在批改上,下邊都會談到。學生將來不常遇到的問題,我們拼命去搞;學生將來會有困難的地方,我們偏不多管。這種現(xiàn)象,不知是否可以認為反映出作文教學有某些脫離實際的問題存在。

需要補充兩點意思。第一,這里所謂“怎么寫”,并不完全指寫作技巧之類的問題,而首先是指思路問題和語文的基本功問題。不知道“怎么寫”,就是已經(jīng)有了要寫的意思,而不能把這意思很好地安排組織起來,不能很確切地用語言文字把它表達出來。第二,為了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適當?shù)卦凇皩懯裁础边@個方面加以指導,還是必要的,而且“寫什么”和“怎么寫”也有密切的聯(lián)系。問題在于,必須根據(jù)中學作文教學的任務,針對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寫作實際,把作文教學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搞清楚,不能主次不分,重點不明。

關于命題

出一個題目,叫學生照題目的意思寫成一篇文章,這叫“命題作文”。命題作文在我國有長久的歷史,現(xiàn)在仍然是作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乃至主要的方式。

傳統(tǒng)的命題作文,如果運用得當,對于鍛煉學生的構思和想象能力有一些作用。但是,這種方式包含著相當嚴重的毛病。第一,老師所命之題,學生不一定有話說,那就得沒話找話,硬“做”文章。姑無論八股文時代那種從四書五經(jīng)里隨便抓一句話甚至一兩個字作為題目的辦法,就說二三十年前流行的一些題目吧,很多都是這一類的。1935年左右,清華大學招生考試出過《夢游清華園》的題目。要是學生從來沒有想象過清華園里是什么樣子,坐在考場里臨時去“作夢”,那可夠受的。不僅如此,有時候出的題目還很不好懂,得揣摩一番才能摸到“題旨”,這叫作“審題”。如果審題審錯了,審偏了,寫出文章來就會“走題”。這是寫文章呢,還是打啞謎?第二,即使出的題目還平實,不怎么難為人,仍舊有問題,那就是:要求學生無對象、無目的地寫文章。比如,《論為學之道》,像這樣的題目,一個高中學生不至于完全沒話說??墒?,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寫給誰看?解決什么問題?命題的人不管這些。韓愈寫過《師說》和《進學解》,他是有為而發(fā)的;教科書里有時候也選彭端淑的一篇《為學》,那是寫給他的孩子們看的,原題就是《為學一首示子侄》。此刻要學生來談為學之道,是以誰為對象?以什么為目的?這些都不管。于是學生只好用“夫人生天地之間”開場,把自己所懂得的有關為學的道理扯一扯,敷衍成篇。

以上兩個問題合起來,可以這么說:傳統(tǒng)的命題作文的辦法,如果運用得不當,里邊就有很壞的東西:使寫作神秘化,讓學生視寫作為畏途;另—方面,又把寫作庸俗化,形成學生一種無對象、無目的,為寫作而寫作,視寫作為文字游戲的態(tài)度。這跟封建社會的教育思想和培養(yǎng)目標是連在一起的,而跟我們的語言觀點和語言教育觀點恰相對立。我們認為語言文字是一種工具,寫文章不是一件難事,然而是一件嚴肅的事。我們反對無病呻吟,反對為寫作而寫作。我們所要培養(yǎng)的能力是正確地運用語言文字,作為生活和學習的工具,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服務的工具。近十年來,命題作文的辦法有了很大的改進,突出地表現(xiàn)在注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絕少有人再出那種云里來霧里去的題目了。只是在另一個問題上注意得還不夠,那就是寫作的對象和目的問題。比如,北京的老師時常出“北海”之類的題目,這當然可以。不過,為什么要寫北海?寫給誰看?還是不大管。我認為。不管不好。寫北??梢杂懈鞣N寫法,要看寫作的對象和目的來定。自己游了北海,游得很愉快,想寫篇日記,是一個寫法;游北海有所見,有所感,想寫篇文章在《少年報》《青年報》,或者學校的墻報發(fā)表,另是一個寫法;跟友好的國家的小朋友通信,向他介紹一下北海的景物,又是一個寫法。如果我們出“北?!边@個題目的時候,這樣明確一下寫作的對象和目的,我相信,這次作文將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不是困難的,而是容易的;不是憋著學生想話說,而是確確實實地在鍛煉他的思路。我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盡管北海是個熟地方,而學生還是對著《北海》這個題目發(fā)楞。本來嘛,既無對象,又無目的,叫他從何處說起?換言之,他不知道該“寫什么”。其結果,學生只好硬憋出一些話來說說,并不能在“怎么寫”的方面受到有益的鍛煉。

近些年來,有些教師感到過去常出的題目有點一般化,容易引導學生說些照例的話,于是多多少少又出現(xiàn)了一種苗頭,想把題目出得“文藝性”一點。有的教師出了“路”“窗”之類的題目,并且得到另外一些教師的贊賞。我覺得,這很值得警惕?!拔乃囆浴钡?,能夠鍛煉學生某種想象能力的題目,偶爾出一次,未始不可。然而,要是老出這種題目,那是有問題的。“審題”的說法,近來也常被提起。如果說,我們現(xiàn)在講的“審題”,意思正是要學生先明確寫這篇文章的對象和目的,那我贊成。如果“審題”的意思是要學生把題目看清楚了再寫,不要粗心大意,驢唇不對馬嘴地瞎說,我也贊成。如果“審題”的意思跟從前差不多,還是指題目出得得“深”,甚至出得“玄”,出得“絕”,得讓學生去揣摩老師出這個題目的用意,那我是不贊成的。為什么不把題目出得一看就明白,還得讓學生去“審”呢?練習作文,最好是讓學生心中先有個“什么”要寫,然后著重去考慮“怎么寫法”,著重注意把語言寫通,不要讓他去搜索枯腸。試想,我們的學生畢業(yè)之后,哪里還會有什么題目讓他去“審”?他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寫東西的時候,不是寫別人出給他的題目,而是寫他自己知道的事情或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等寫好以后,由自己給文章安上個題目。那么,為什么要花很大力氣去教給他一套終生用不著的“審題”的本領,而不用這份精力教給他終生要用的“怎么寫”的本領呢?

那么,到底應當怎樣命題?第一,無對象,無目的的那種作文題目,可以出,但是不宜于多;有對象、有目的的寫作,應當作為訓練的重點。前者就是只出個“北海”“我的鄰居”“為什么早起”之類的題目,不確定寫給誰、為什么寫,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命題作文。這種辦法可以用,因為能夠進行有關記敘、描寫、議論和布局、謀篇的一般訓練;不宜于多用,因為這種作文比較難,往往使學生不知道從哪兒說起,而作得多了,容易養(yǎng)成為作文而作文、敷衍虛構、矯揉造作、甚至形式主義的寫作態(tài)度和習慣。后者不是僅僅寫出幾個字作題目,而是根據(jù)一種實際情況,明確一種具體目的,讓學生去寫文章。下邊舉幾個例子。

1.有一個沒到過北京的親戚最近要來北京,并且要到學校來看你。寫一段文章,告訴他下了火車之后怎樣找到你的學校。注意把學校所在的街道和學校門口的情形寫清楚,使他根據(jù)你的說明很容易地找到地方。

2.寫一篇文章向學校的墻報投稿,介紹西郊動物園(或者你最近去過的其他公園)近來有些什么新的景色,勸同學們在星期日去游覽。

3.弟弟(或者妹妹,或者鄰居家的孩子)愛淘氣,不用功。寫一個你所認識的刻苦努力、品質和學習都好的同學,作為榜樣,勸你弟弟向他學習。

4.寫你某一天的生活和學習的情況,向外國的少年報刊投稿,讓外國的少年們知道我們社會主義中國中學生的學習生活。

5.你喜歡讀小說嗎?有人很不贊成讀小說,理由是:讀小說只是知道些故事,對思想和學習沒有什么幫助;讀小說容易入迷,以至影響學習,甚至妨礙健康。你同意嗎?如果你同意,寫篇文章支持他;如果你不同意,反駁他。

出這類的題目,天地是非常廣闊的。寫人,寫物,記錄,記事。說理,辯論,小而至于日常生活的瑣事,大而至于國際和國內的大事,凡屬學生接觸到的,能理解的,都有題目可出,并且是有趣味的和有意義的。這樣的題目,不難作,因為對象和目的明確,有話說;有趣味,因為確確實實地觸及學生的生活和思想;有好處,因為能使學生感覺到周圍的事物樣樣都值得觀察,值得思考,久而久之,會培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和思考的習慣,使思路趨向于活潑而縝密;有意義,因為這是在確實地訓練學生把語言文字和寫作當作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工具來掌握,運用。適當?shù)夭捎眠@種方式,可以破除學生怕作文的心理和為作文而作文,硬“做”文章的習慣。

其次,需要正確地處理模仿和創(chuàng)造的關系。模仿,是學習的必經(jīng)之路。不僅初入學的孩子愛模仿,中學生,大學生,以至早已離開學校的成年人,都在有意無意之間模仿自己認為好的事物。創(chuàng)造,也是一個必然的活動。兩個人比著同一個葫蘆畫瓢,照著同一只貓畫虎,畫出來決不會完全一樣,每個人畫的都有自己的個性在內。并且,創(chuàng)造是目的,模仿既然只是個學習過程,不是目的,就不能以教學生會模仿為滿足,而要不斷地從模仿之中跳出來,把學到的好東西化為自己的,在自己的創(chuàng)造活動中去活用。教過魯迅先生的《一件小事》,教師往往也給學生出個“一件小事”的作文題;教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的教師就出了個“夏”。這樣命題未始不可,但是要有選擇,有節(jié)制,不能太多。更重要的是,要有指導,最好跟前邊說的對象和目的問題聯(lián)系起來考慮,不能流于純粹形式上的抄襲。

關于批改和評分

要不要“精批細改”,這是個有爭論的問題。我認為,應當精批細改。不過,必須加個說明:“精”“細”云云,不是從數(shù)量上說的,而是從質量上說的?!鉀Q問題、對學生確有幫助的批改就是“精批細改”,不在于教師在學生作文本上寫的字數(shù)多少。草率馬虎,信手拈來,隨便抓幾個錯字改一改,隨便批上一句不痛不癢的評語,諸如“通順”“中心意思很好”之類,這自然不是精批細改;為批改而批改,吹毛求疵,繁瑣支離,紅字連篇,學生看都看不明白,這樣的批改,教師苦則苦矣,“細”則未必,“精”尤其談不到。只有針對作文里重要的優(yōu)點、缺點、錯誤,切中肯綮,要言不繁,富有啟發(fā)性,能收到舉一反三的功效的批改,才是精細批改。

批什么?我想,三類東西需要批。第一,作文里有突出的優(yōu)點,必須讓學生意識到.自覺地去鞏固和進一步發(fā)揚的,或者有嚴重的缺點(包括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必須讓學生認識清楚,自覺地去糾正的,要批。第二,全文在結構組織方面的重要毛病,例如前后不連貫,結構混亂,自相矛盾等等,要批。這種問題是重要的,不能放過;然而不能由教師越俎代庖,替學生重作,只能批出來,要他自己去考慮。第三,重要的修改,而學生可能意會不出修改的道理的,要用旁批說明。如果這三種情況都沒有,我看就可以不批。為批而批,硬“做”文章,于教師是件苦事,批出來的必然不痛不癢,于學生毫無益處。這種事情,何必去作?

改什么?當然是把錯的改過,把不好的改好。這里有兩個問題值得注意。第一,確是錯的才改,確是很不好的才改。可此可彼的,寧可不改。古人說,“辭達而已矣?!倍ǔ叨?,不要不切實際地高,運用既定尺度,則應當嚴格,嚴肅,一絲不茍。有關基本功方面的,宜于從嚴,錯字連篇、文理不通、語無倫次的現(xiàn)象,不能容許;有關方法技巧方面的,宜于從寬。教師尤其不能憑主觀好惡辦事。有的教師喜歡簡潔樸素,見到作文里多用了個形容詞就給刪去,“因為”“所以”之類的虛詞,盡量不留,略微長些的句子,總要想法改短。也有的教師恰恰相反,總覺得學生作文“干巴”“幼稚”,總想替他添補些東西,搞得“豐富”些,“美”些。這些,我看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作法。第二,拿起一篇作文,得先通讀一遍,對它有個看法,然后動手改。如果這篇作文里基本的語言錯誤還很多,那就可以著重從正誤方面來改,好壞問題先不多管,但求通順而已;如果本來已經(jīng)相當通順,那就可以在一些緊要處去多推敲一下,把一些說得平常的話改得好一些,有力一點。如果不太麻煩,把正誤方面的修改和好壞方面的修改,或者說把“改正”和“潤飾”區(qū)別開,讓學生也能知道,比如用墨筆改正,用紅筆潤飾,我想會有好處。一個學生如果看見自己的作文本上黑字很多,他會注意一下,“原來我的作文里還有許多不通的地方!”如果他看見有一些紅字,他會有興趣來比一比,看看老師改的比自己的原話好在哪里。為了使修改有明顯的重點,能針對學生的主要問題,對學生多有些幫助,我覺得最好先批后改。先批,使自己明確地抓住了這篇作文的特點,下筆修改就會心中有數(shù),這比眉毛胡子一把抓地改了一通之后再想批語的辦法要好些。

修改的詳略不一定篇篇一樣。問題比較少的作文可以通篇細改;問題比較多的可以通篇粗改,局部細改,就是說,某一兩段逐字逐句地修改,別的段落就只大致通順一下,不細改;問題太多的甚至可以只改一段,其余各段都不改,至多用旁批指一指重要的問題。局部細改,學生可以把這一段的修改情形仔細看看,揣摩揣摩;問題多而通篇細改,勢必紅字(或黑字)滿紙,而面目全非,學生想揣摩揣摩也無從下手,就只好往抽屜里一塞了事。

應當養(yǎng)成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習慣。兩種作文特別適宜于發(fā)還自改,改后再交。一種是寫得潦草馬虎,不太用心的作文:卷面很亂。有許多不當有的錯別字,不當有的病句和不合事理的話。這種作文不能接受,可以批一下,用符號指出那些不應有的錯誤,發(fā)還自改。一種是寫得好的作文:文字清通,沒有什么錯誤,并且有一定的意境,只是發(fā)揮得不暢,或者還有某些缺點。這種作文可以用批語建議一些改進的辦法,發(fā)還自改,這樣倒可以使學生得到更大的啟發(fā),受到更多的鍛煉,因而提高進步得更快。對于基礎好、喜歡作文的學生,這比替他修改更能滿足他的需要。有些作文,可以三番兩次地發(fā)還自改。間或可以這樣辦:學生交了作文,先擱起來,擱上一兩個月再發(fā)還學生自己去檢查,修改。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了一兩月前作文里有某些錯誤和缺點,自己修改了,而老師肯定了他的修改的時候,學生將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學習的信心,并且鞏固了學習的收獲。

這里可以連帶考慮一下評分問題。給作文評分是件難事。我了解,教師為了給每篇作文畫個公允的分數(shù),花費的時間是很不少的。學生呢?拿到作文本把分數(shù)一看就完事。得了個好分數(shù),滿意了;得了個壞分數(shù),嘆口氣而已,反正事已如此,無可奈何了。總之,教師花在評分上的時間,不能取得多少積極的功效。不僅如此。如果一個學生連著得好分數(shù),當然也可能提高了積極性,更高地要求自己,但是產生驕傲自滿情緒,至少產生放心之感的可能性,也是不小的。如果一個學生連得壞分數(shù),當然也可能激起發(fā)憤努力,迎頭趕上的思想,可是打擊了信心,或者產生了不在乎的情緒,這種可能性也是有的。因此,有些學生的作文可以不每次評分。發(fā)還自改的作文,可以等到改回來再評;不用功的學生,甚至評他一兩次壞分數(shù)之后再也不評,一直留到學期末尾總評。沒得分,學生就認為沒完事,沒過關,他還得加油。

當面批改是個好辦法?,F(xiàn)在班大,學生多,經(jīng)常這樣作有困難。每個學生每學期輪上一次,應該辦得到。就這么一回,尤其是在反復自己修改兩次之后,效果會是很大的。

把學生寫得好的和寫得不好的一兩篇作文拿到堂上作示范批改,能對全班學生有啟發(fā)作用,間或用一用這個辦法,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批改作文的問題上,特別用得上“因勢利導,,這個原則。無論是批,是改,都不能離開學生的實際,又不能沒有個明確的方向和準則。針對實際,就是“因勢”;合乎正確的方向和準則,才能“利導”。真正作到因勢利導,教師能少作許多無謂的工作,節(jié)省不少的時間精力,而于學生則大有_裨益。“以身作則”是批改作文中另一個重要原則。教師寫的字工整.一筆一畫,一個標點都不茍且。決不寫不通的句子,不說似是而非的或者虛應故事的話,這對學生有極大的示范作用。反之,如果教師自己在這些地方馬虎隨便,而要求學生嚴肅認真,那怎么能辦得到呢!

上邊說的一些辦法,未必都好,有的甚至不對頭。還過得去的,請參考;不對的,請指正,至少不去理它。千萬不要不加選擇地“全盤接受,照搬照用”。我之所以敢于把一些很不成熟的看法提出來,只是基于這么一種想法:要改進作文教學,第一要好好研究些問題,第二在方式方法方面多動腦筋,多想辦法——總之,不能一味地抱著一些老框框辦事。傳統(tǒng)的作法中有好經(jīng)驗,例如精批細改和當面批改等,要吸??;有的有毛病,例如命題作文的某些方面,要分辨;更需要根據(jù)教學目的,針對實際情況,多創(chuàng)造些新酌經(jīng)驗。這個想法,倒是愿意提供同志們多加考慮。說到最根本處,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得從閱讀教學入手,從基本訓練入手。閱讀教學搞得好,基本訓練搞得好,學生一定會具有較好的表達能力,作文教學的根本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本文摘自《語文教學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