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修改作文

2019-05-29 00:00 發(fā)布

暫無內(nèi)容  年級 / 2128 0 0

一、看材料的選用

衡量一篇文章是否寫得成功,最要緊的是看它所選用的材料是否與題目相吻合,是否符合主旨的要求。那些與題目相吻合,緊密地圍繞主旨,體現(xiàn)作者的寫作意圖的材料,一定要留下;那些文不對題,沖淡主旨,分散讀者的視線,導致讀者誤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的材料,必須去掉。

比如孫怡然同學的作文《故鄉(xiāng)之夏》,作者寫了自己回到故鄉(xiāng)時的所見所感。既然題目是“故鄉(xiāng)之夏”,那么正文部分就應該寫夏天的人、事、物,可是文中有一部分是寫秋天原野景象的:

    最好的時光,是玉米收割之后,空曠的田野里只剩下鋪滿的雜草了。我們在這里捉螞蚱、放風箏、追逐打鬧……

收玉米是在秋天進行的,這就與題目相矛盾了。這種情況下,有兩種改法:一是刪除“秋”的部分,留下“夏”的部分;二是原文不動,修改題目:改“故鄉(xiāng)之夏”為“故鄉(xiāng)之行”。

再如杜一諾同學的作文《我的表妹》,作者開篇就說:

不可否認,表妹是我在諸位兄弟姐妹中關系最好的了??梢哉f,她是我名副其實的小跟班。

作者的寫作意圖是想要通過這篇文章表現(xiàn)表妹跟“我”關系親近,可是在接下來的行文中卻寫道:

    小表妹叫段飛羽,我都叫她羽羽,這個稱呼可是我個人專屬的。羽羽的個子不高,又很瘦,雖說已經(jīng)八歲了,可看上去還跟五歲似的。不過不是有這么一句話嗎——“濃縮的都是精華”??刹皇锹?,那小模樣精致得跟洋娃娃一樣。白皙的小臉只有巴掌大小,柳眉鳳目,眼睛水汪汪的,睫毛又長又翹,活像兩把小扇子。小鼻子不大,可又翹又挺,小嘴粉粉嫩嫩,好像一顆櫻桃。

    她屬狗的,而且特別像狗。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她會咬人!而我,就是被咬的那個!那時她應該三歲多了,而我和她現(xiàn)在的年齡差不多,八歲多點。那次剛剛和她鬧完別扭,身為姐姐的我得主動與她和好。于是,我拉了拉她的胳膊。誰知這小家伙還記著仇呢!只見她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伏下來,咬住了我的手。我的手上立馬多了一個紅紅的口水印子。真不愧是屬狗的啊!

……


這里雖然人物形象的描寫很到位,但是這些都和主旨不搭邊。怎么辦?果斷刪除,并添加新的三件事:“我”去表妹家的時候她舍不得讓“我”離開,讓“我”教她畫畫,給“我”買書“討好”“我”。這三件事,都扣住了文章的主旨---親近,這樣就契合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由于篇幅的限制,只選取其中一段展示:

    我喜歡畫畫,尤其是畫漫畫。而我這個小跟班,也就愛屋及烏了??次疫@么喜歡畫畫,她也喜歡上畫畫了。見了我,就纏著讓我教她。也許是天賦好吧,雖說她才八歲,畫的畫已經(jīng)趕上我三四年級的時候畫的了。記得有一天,我看她畫得專注至極,眼睛緊緊地盯著那幅畫,連眨都不眨。看她那么專注,我問道:“羽羽,你為什么這么喜歡畫畫?。俊庇鹩鹇犃?,抬起頭來看著我,說:“姐姐喜歡,我就喜歡?!蔽衣牶?,第一次感到自己的魅力這么大!

另外,作文的題目“我的表妹”并不出彩,也不能突出主題“親近”,可以將題目改為“我的小跟班”,這樣一來既新穎又切合主旨。

二、看行文的邏輯

就記敘文來說,行文的邏輯是指情節(jié)發(fā)展是否合乎人情事理,思路是否縝密,是否前后矛盾。如果情節(jié)發(fā)展違背常理或思路不嚴密,就會使文章不真實。

比如,有一位同學寫了一篇表現(xiàn)父愛的作文。他寫了父親接“我”回家,然后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飯的情景:

    看到街道口有個人向我招手,我趕忙跑過去。是父親!我把書包、雜物一股腦兒都交給了父親,然后在回家的路上和父親聊天。猛然間,我看到父親的黑發(fā)中隱隱約約雜有些許白發(fā),心里很不是滋味。

    ……

    開飯了,我發(fā)現(xiàn)皺紋爬上了父親的臉龐,兩鬢也已染霜。父親老了!而我還總?cè)歉赣H生氣,真是太不應該了。想到這里,我的鼻子有點兒酸,就拿了紙巾擤了一下鼻涕。“怎么了?感冒了?天冷了,注意加衣服啊!”父親邊說邊脫下自己的外套給我套上……


“兩鬢也已染霜”與“黑發(fā)中隱隱約約雜有些許白發(fā)”不一致:前者“染霜”,白發(fā)多,后者只有“些許”,白發(fā)少。到底哪一個準確?令人費解??蓪⑵渲幸惶巹h除。

另外,“父親邊說邊脫下自己的外套給我套上”,這樣寫不夠真實,因為描寫的場景是在家里,“我”應該有自己的衣服,父親何必“脫下自己的外套給我套上”呢?可將其改為:父親說著起身走進臥室拿出一件衣服,給我披在身上。

總之,修改作文時,材料的選擇和行文的邏輯是從大面上對文章的把握,具體操作時還需要從多處著手,語言、結(jié)構(gòu)都要考慮在內(nèi)。                          

本文摘自:作文指導報初二版2018上學期。作者:李廣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