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真的有“鴻雁傳書”嗎?

2019-09-20 00:00 發(fā)布

暫無內(nèi)容  年級 / 2468 0 0

在古詩詞中常常見到鴻雁傳書的典故,估計大家隨口就能說出幾個: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

困依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秦觀)

  大雁真得能和信鴿一樣,替人傳信嗎?

  一、鴻雁傳書典出《漢書》

  鴻雁傳書的典故出自《漢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列傳·蘇武〉:

  數(shù)月,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fù)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漢朝使者想把蘇武要回去,匈奴人撒謊說蘇武已經(jīng)死了。后來漢朝使者想出一計,說皇帝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系著一封蘇武的信,這樣才把蘇武要了回來。

  可見,并非蘇武真得那么厲害訓(xùn)練了一只大雁送信,很可能漢朝是指誆騙匈奴人的一種手段。就算是蘇武抓住幾只大雁沒有當(dāng)作下酒菜,而是綁上了信放生,也不可能那么巧被皇帝射中。

  二、早期關(guān)于雁的詩

  詩人詩中出現(xiàn)鴻雁的意象,常常用來表達(dá)相思之情。例如詩經(jīng)《鴻雁》:

  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于征,劬勞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鴻雁于飛,集于中澤。之子于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三章均以“鴻雁”起興,說的是離家去服勞役的人。詩經(jīng)的鴻雁,并沒有傳書的意思。最早寫”鴻雁書信“的詩歌,不太清楚是哪一首。

  傳說中的”蘇李詩“中,有一首李陵的《與蘇武詩》寫到:

  有鳥西南飛,熠煬似蒼鷹。朝發(fā)天地隅,暮宿日南陵。欲寄一言書,托之箋彩繒。

  這首詩中的鳥和書信有了聯(lián)系,但是蘇李詩一向存疑,一般認(rèn)為西漢時不會寫出這種詩體的作品。而且詩中的”鳥“也沒有明確是鴻雁。

  漢魏時期的蔡琰《胡笳十八拍》中寫到:

  雁南征兮欲寄邊聲,雁北歸兮為得漢音。雁飛高兮邈難尋,空斷腸兮思喑喑。

  其中也沒有明確鴻雁傳書的意思,而是詩人見到鴻雁后起了思鄉(xiāng)之情。不過這和后來的詩人用鴻雁傳書的典故意義差不多,都是用以抒發(fā)相思的感情。

  三、早期用鴻雁傳書典故的詩

  老街見到最早寫鴻雁傳書的詩,來自南北朝齊梁時期。齊梁時期的詩人何遜有一首《學(xué)古詩》。

  昔隨張博望。辭帝長楊宮。獨好西山勇。思為北地雄。十年事河外。雪鬢別關(guān)中。季月邊秋重。巖野散寒蓬。日隱龍城霧。塵起玉關(guān)風(fēng)。全狐君已復(fù)。半菽我猶空。欲因上林雁。一見平陵桐。

  張博望是指博望侯張騫,當(dāng)年漢武帝命出使大月氏,中途被匈奴扣留,在外共歷十三年。后又奉命出使烏孫,以功封博望侯。 詩的結(jié)尾處寫到:

  欲因上林雁。一見平陵桐。

  這兩句明確地使用了漢書中鴻雁傳書的典故。上林雁,是指漢昭帝在上林苑射下了帶著書信的雁,而平陵桐是指漢昭帝的墓地(平陵)上的桐樹。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也有《代蘇屬國婦詩》:

  忽聽西北雁,似從寒海湄。果銜萬里書,中有生離辭。 惟言長別矣,不復(fù)道相思。胡羊久剽奪,漢節(jié)故支持。

  梁武帝蕭衍是南朝齊竟陵八友之一,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皇帝詩人。這首詩更加明確的寫出“忽聽西北雁 。果銜萬里書。 “蘇屬國即北海牧羊的蘇武,他回到長安后漢昭帝封他為典屬國。

  四、唐宋詩詞中的鴻雁傳書

  初唐時的宋之問(約656-約712)有《登逍遙樓》用到了雁足:

  逍遙樓上望鄉(xiāng)關(guān),綠水泓澄云霧間。北去衡陽二千里,無因雁足系書還。

  初唐四杰的王勃(約650年-約676年)有《九日懷封元寂》用到了雁書:

  九日郊原望,平野遍霜威。蘭氣添新酌,花香染別衣。九秋良會少,千里故人稀。今日龍山外,當(dāng)憶雁書歸。

  可見,在初唐,鴻雁傳書的典故使用率就很高了。宋詞中,關(guān)于鴻雁傳書最著名的作品估計就是李清照的這首《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秦觀的這首《阮郎歸》結(jié)尾句也流傳甚廣:

  湘天風(fēng)雨破寒初。深沈庭院虛。麗譙吹罷小單于。迢迢清夜徂。鄉(xiāng)夢斷,旅魂孤。崢嶸歲又除。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

  傳說大雁南飛到衡陽就是終點了,漢張衡《西京賦》寫到:"上春侯來,季秋就溫。南翔衡陽,北棲雁門。"

  秦觀被貶到了郴州,郴陽比衡陽還遠(yuǎn),于是詩人嘆息衡陽還有鴻雁傳書捎信,這里卻連鴻雁也沒有了。

  聽說老北京還有訓(xùn)練老鼠演雜技的藝人,不知道是否真有神人訓(xùn)練鴻雁來傳信,畢竟大雁不是信鴿。

  詩中所謂的鴻雁傳書是一種美好的想象,并非鴻雁真得能送信。詩人看見大雁就會聯(lián)想到書信,因此寫相思一類的詩詞,也常常用到鴻雁這個意象和相關(guān)的典故。

  在古詩中,鴻雁傳書的表現(xiàn)方式也很多樣,例如上林書、鴻書、雁書、雁足、 雁傳書、雁字、雁封、雁帛、雁鴻附書、征鴻、云間一紙書、鴻雁等等都是這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