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臺高筑”是很有名的一則成語典故,形容負債很多,無法償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周朝最后一王周赧王。
公元前256年,秦國大舉進攻韓國,很快奪取了韓國的陽城、負黍(均在今登封市一帶),斬首四萬,已經(jīng)逼近周赧王所居的王城(今王城公園一帶)。周赧王和各位大臣一片慌亂,不知該如何對付強大的秦國。就在這時,楚國派遣的使者向周赧王獻計說:秦國強大,單獨一個國家難以對抗,只有以周天子的名義,召集六國聯(lián)合攻秦才有可能自救。周赧王與大臣們覺得也只能這樣了,于是便起草詔令,分發(fā)六國,約定時間集中兵力攻秦。
此時周天子只剩下很小一塊領土了,雖然反復動員,才集合了六千人馬。為籌集這批人馬的軍費,只好向國內的富商大賈借債,并答應滅秦后還清本錢和利息。
到約定日期,周赧王把六千人馬帶到集合之地——伊闕(即龍門)。等了好些日子,除了楚、燕二國外,其余各國毫無音信。只靠這點力量,顯然不是強秦的對手。此時,軍費也所剩不多了,抗秦攻秦的計劃只好作罷,已集中的人馬也各自散去。
秦國得知周天子要聯(lián)合關東六國抗秦伐秦,便命令大軍攻打周天子。秦軍打到王城,周赧王降秦,被秦趕到伊闕南邊的新城。
眾債主一齊趕到新城向赧王討債,赧王無法招架,就躲進一處建在高臺上的驛館內,這處高臺就被稱為“逃債臺”、“避債臺”。
成語釋義:原指為避債而匿于高臺之中,使債主尋之不易,后形容負債過多。
成語出處:《漢書·諸侯王表序》“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虖厄嶇河洛之間,分為二周,有逃責之臺,被竊鐵之言”。 顏師古注:“周赧王負責,無以歸之,主迫責急,乃逃于此臺,后人因以名之?!必?,就是現(xiàn)在的債。
成語故事
三千多年以前,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朝代的時候,周朝是十分興盛的,這就是所謂"大周八百年"??墒莻髁税税俣嗄辏芴熳拥臋嗔υ絹碓叫?,到了周赧(nǎn)王的時候,周天子的土地,零零碎碎加在一起,也就幾個縣而已,不但比不上秦、楚這樣的大國,連大國底下的臣子封地沒準也比不上。周赧王本人呢,完全是一個傀儡,人家讓他干什么他就得干什么。
這時,諸侯國中,秦國尤為強大,經(jīng)常出兵平滅那些弱小的國家。有一回秦國包圍了趙國的首都邯鄲,結果卻被魏國的信陵君打敗了。趙國得救,秦兵戰(zhàn)敗,在各國家引起了很大震動。當時楚國有一位名士叫春申君,便向楚國的國君楚考烈王建議說:"大王,機會來了。秦國老想稱王稱霸,這次信陵君打敗了它。假如您此刻聯(lián)合幾個國家,一齊攻打秦國,就能把秦國滅了。這樣一來,您就成了各國的盟主。時不再來,機不可失啊。"
楚考烈王給春申君說動了心,說:"這事能行嗎?""絕對行。更何況,您可以借助周天子的名分,請他表示支持,也跟著出兵。""周天子沒有多大地盤,也沒有多少兵啊。""就算出十個人,那也是天子出兵啊,可以鼓動人心。"楚烈王便答應了。于是,楚國就與各國聯(lián)絡,要建立一個聯(lián)盟,聯(lián)合向秦國發(fā)起進攻。同時,楚考烈王派人給周赧王送去一道公文,里面說:"我們要聯(lián)合起來滅掉秦,請?zhí)熳又С郑舱執(zhí)熳映霰?周赧王聽說楚王要聯(lián)合各國滅秦,想起自己的地盤被秦國侵占了不少,心里很高興,馬上就簽署天子令,說:"我同意你們聯(lián)合起來共同滅秦,我也參加出兵。"
不過,到了出兵的時候,周赧王才感覺到問題很嚴重。為什么?他的國家小啊。好不容易湊齊了六千人,許多還是老弱殘兵。"只有六千人也得出兵!"可是,六千人得有兵器,有糧餉,有供給。這些東西都需要錢。周天子國庫空虛,怎么辦呢?周赧王就想到個主意,干脆向領地里的商人、地主借錢,告訴他們,這次要是把秦滅了,把戰(zhàn)利品得來,就連本再利加倍償還他們。這一號召還真管用,不少人都愿意投資,軍隊有了經(jīng)濟資源,就開始讓這六千人開赴前線。
可是這六千人走到半道上卻駐扎了下來。怎么回事呢?原來楚國去聯(lián)合各國,雖然口頭上都答應了,可是到出兵的時候,就各有打算。有的國家覺得自己實力不足,去攻打秦國,只會自己遭受損失;還有的國家,比如齊國,跟秦國關系本來就不錯,所以就按兵不動。楚考烈王發(fā)現(xiàn)各國都不愿出兵,聯(lián)軍組織不起來,自己再一考慮,要是只有兩三個國家出兵,也沒有滅秦國的勝算,干脆自己也不出兵。只有周赧王的兵來了,楚考烈王告訴他們:"你們先回去吧,這次準備得不充分,先不打了。"這六千人就又回來了。
這一出兵可花了不少錢,但沒打仗,自然就沒有戰(zhàn)利品,也沒得什么錢。這下周赧王欠的債可不少。那些借錢給他的債主整天就堵著宮門要賬,甚至有的還要沖進宮去,他們說:"您是天子,說話要算話的,借了我那么多錢,為什么不還?"周赧王嚇得跑到后宮去,那里有一個高臺,他便躲在上面,于是人們就把這里稱作債臺,意思是躲債之臺。周赧王在這臺上躲債,就叫"債臺高筑"。
"債臺高筑"這一成語,直到今天仍然被用來形容欠債很多,無法償還。
這里是評論的內容這里是評論的內容這里是評論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