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事物,我們都應該看上兩遍

2020-01-14 00:00 發(fā)布

暫無內容  年級 / 2635 0 0

《兩遍 》

索雷斯庫 / 高興譯

所有的事物

我都要看上兩遍

一遍讓我歡欣,

一遍令我憂傷。

樹木在綠冠中

發(fā)出朗朗的笑聲,

一顆碩大的淚,

卻悄然落進樹根。

太陽十分年輕,

在光束的頂端,

可那光束卻困于

無邊的黑夜。

世界完美地閉合

在兩頁封面之間,

那里,我聚攏起

所有的事物,并將

它們愛上兩遍。

要像作家那樣閱讀,唯一的途徑就是任何東西都要讀兩遍。對于需要研究的故事、文章或小說,都要很快地不加評論地讀上一遍,就像當你對一本書沒有要求而只是欣賞它的時候一樣。

當你讀完之后,把它暫時放在一邊,然后拿起一支鉛筆和記事本,準備詳細地再讀第二遍。

對剛讀過的書寫一個簡短的大綱,做一個總結評價:你喜歡它,或不喜歡它;相信它,或留有疑問;你喜歡其中的一部分,而對其余部分不感興趣。(以后如果你喜歡,也可以對它做一個道德評判,但是現(xiàn)在你只要能夠辨明就行,最好把你的判斷力限制在作者意圖上。)

繼續(xù)擴大這些單調的問題。如果你喜歡,為什么喜歡?如果你開始給出的答案含糊不清,也不要氣餒。你還要再讀一遍那本書,這樣就會有第二次機會看看你能否發(fā)現(xiàn)原因所在。如果你覺得這本書只有一部分是好的,而其余部分相對較弱,看看你是否能夠看出來這個作者什么地方讓你不滿意:是因為人物雷同描寫得不好,還是偶爾出現(xiàn)了情節(jié)不連貫呢?你是否知道你之所以有這種感覺的原因是什么?

有場景給你留下了突出的印象嗎?是因為它們描寫得很好,還是因為一個機會被愚蠢地浪費掉了?記住任何吸引了你注意力的章節(jié),不管什么原因。對話自然嗎?或者如果從風格上分析它的敘述套路目的明確嗎?還是暴露了作者的局限?

到這個時候,你已經知道了自己的一些弱點。那么你正在閱讀的作者如何處理對你來說是困難的情形的呢?

如果是一本好書,你列出的問題應該很長而且有探索性,你的回答一定要盡可能具體。如果不是特別好,先找出它的弱點,然后再放在一邊,也就足夠了。當你完成了你的閱讀大綱,并且盡可能回答了自己提出的問題之后,檢查一遍那些你不能夠完全回答的問題,或者那些如果你進一步閱讀,就似乎有可能找到更好答案的地方。

然后,從第一個詞開始,慢慢地、透徹地閱讀第二遍。如果那些答案漸漸清晰了,要隨時記下你的答案。如果你發(fā)現(xiàn)某些段落寫得特別好,尤其是如果作者能夠嫻熟地運用你難以處理的素材,就把那些地方標出來。以后經過更進一步的分析,你就可以再回過頭來,用它們作為參照加以學習。

你現(xiàn)在知道應該如何結束一個故事。請對書中較早的部分中能夠提示故事結束的線索保持警覺。第一次被提到引起主要情節(jié)沖突的人物特征是在哪個地方?對此的描寫是流暢自然、復雜微妙,還是給人生拉硬拽之感?

第二遍閱讀時,你是否發(fā)現(xiàn)了虛假的線索——去掉這些線索,這本書反而更加真實;或者那些扭曲了作者意圖的部分——雖然這些段落加進來一個不必要的因素或者是誤導了讀者,但是它們加進來是有道理的嗎?認真地讀一遍這樣的段落和章節(jié),確保你不會漏掉作者的完整意思。在你做出結論說作者犯了錯誤之前,確保你的結論是對的。

如果你帶著批判的眼光認真地閱讀,你從中所獲得的激勵和幫助是無窮的。要全神貫注地閱讀,注意書的節(jié)奏。當作者想要強調的時候它的節(jié)奏是變快了,還是慢下來了?仔細尋找它的獨特風格和喜歡用的詞,自己判斷是否值得你在自己的寫作練習中加以嘗試,或者它太具有作者的特色了,你即使學會了它的結構也不會有回報。他是如何將眾多的人物安排在一個又一個場景中的,或者如何顯示時間的過渡?當他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人物上,然后又轉移到另一個人物的時候,他是否改變了用詞?是否加以強調?他采用的是全知全能的視角,還是將故事的講述明顯地局限于一個人物,讓讀者隨著這個人物的視角理解故事的發(fā)展?還是他先從一個人物的視角講述故事,然后又轉到另一個人物,再轉到第三個人物?他如何進行反襯和對比?比如,他是不是讓人物和背景有沖突? 每個作家都會問自己問題,并找出自己的答案和建議。這樣讀了幾本書之后——如果你想充分利用別人的作品,你就必須讀兩遍——你會發(fā)現(xiàn)你可以同時既為了娛樂也為了批評而讀書。等到第二遍閱讀時,只讀那些作者要么寫得最好、要么寫得最壞的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