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假期沉迷手機怎么辦?這樣的做法太棒了!

2020-01-26 00:00 發(fā)布

暫無內(nèi)容  年級 / 2563 0 0

一位帶班多年的高中班主任通過分析班級成績單,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

手機使用的頻度和成績成反比,也就是說平時使用手機多的,或多或少會對成績有影響。

目前成績退步嚴重,名次靠后的學生中,幾乎都有手機,大部分同學都會用手機玩游戲,其中一個男生已經(jīng)有比較嚴重的依賴。

經(jīng)過多年觀察,他還發(fā)現(xiàn):

在手機的擁有率上,重點班遠遠低于普通班。而且班里玩手機玩的最兇的學生,往往不是那些常人眼中的“富家子弟”,反倒是一些家境比較一般的孩子。

家庭條件好的孩子有著更強的自制力,或者說,家長在對孩子手機的管控上有著更清醒的認識。

而經(jīng)濟水平中下的家庭反倒在嬌慣孩子,以致他們上課的時候不時拿出手機瞄一眼;

課間爭分奪秒打一局游戲,連跟老師說話的時候,眼睛都盯著屏幕。

這再次證明,使用手機對孩子學習影響非常大。

但是,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知道玩手機會影響孩子的成績,卻又都無計可施:

說輕了,孩子當耳旁風一過,拿起手機繼續(xù)玩;

說重了,手機一摔奪門而出,不僅影響親子關(guān)系,更可能影響孩子接下來的學習狀態(tài)。

那家長該怎么辦呢?

建議讓孩子讀讀南京市第九中學校長張恒柱的演講《別讓手機偷走你的大學夢》。

他指出要想學有所成,貴在明白什么對自己來說最重要,貴在專注自律。

問問孩子:你的自律,在一部手機前都如此脆弱不堪,還談什么逐夢天涯?


別讓手機偷走你的大學夢

01

學生淪為“手機控”后果很可怕

開學前兩天,偶遇一位來校為孩子充飯卡的高二同學家長,短暫的交流中得知孩子是個手機控。

因為手機,父子關(guān)系疏離,家庭戰(zhàn)爭不斷,他言談中的憤慨與嘆息能讓我深深感受到一位父親的無奈與無助。

我安慰了他一會兒,并提了一些建議,但送別家長后,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作為一位教育人,

我明白這個問題困擾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孩子,一對父母,一個家庭。

德國頂尖腦神經(jīng)學家、哈佛大學教授Spitzer近年的力作《數(shù)字癡呆化,數(shù)字化社會如何扼殺我們孩子的腦力》讓我們看到,這已經(jīng)成為世界難題。

德國是個教育零成本、零門檻的發(fā)達國家,手機、網(wǎng)絡(luò)的普及比中國更早更快更廣,Spitzer教授在認真的對比分析后發(fā)現(xiàn):

當今德國小學入學新生多動、易暴怒、提筆忘字、做題粗心、記憶力差、詞不達意、協(xié)調(diào)性差、粘人、孤僻等等問題,都比移動時代之前的孩子有了明顯的增加。

他認為,對智力建設(shè)沒有幫助的行為包括:電視、電玩、網(wǎng)游、網(wǎng)絡(luò)依賴。

作為一個著名學者,Spitzer教授看得更遠,他看到的是數(shù)字癡呆化對一個人整個人生的影響。

他認為沉溺于這些行為的人在學習階段表現(xiàn)為各種學習障礙和自我管理問題。

到了中年晚年,就會導致失業(yè)、生病、破產(chǎn)、孤獨、抑郁甚至早死。

02

“百度一下”創(chuàng)造不了蘋果

也拿不到諾貝爾獎

思想從哪里來?真正的思想,來自于對學習的嚴肅思考和不懈努力。
中學生活的真諦就是學習,努力學習就是我們中學生的一種責任。
在報到前三天,我們推出一則微信“假期過完該收心了。請嚴肅地告訴孩子:學習肯定苦,所有人都一樣”。
這則微信在最后提醒大家,學習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煉。
尤其在這個“有問題,百度一下”的年代,大家要清醒地認識到:
喬布斯靠“百度一下”創(chuàng)造不了蘋果,屠呦呦靠“百度一下”摘不到諾貝爾獎。
專注學習、自主自律才是硬道理。

真正的思想,來自于撬動整個地球的壯志豪情。

我們有位同學一直有個夢想,想走進牛津大學這所著名學府深造,將來為民族騰飛出份力、為中國富強做點貢獻。

目前他正在為夢想而努力。

他的家長告訴我,在家里,聊天、看手機的父母經(jīng)常受到兒子的批評與教育,為此他是既汗顏又深為這個兒子驕傲。

今天中國高考改革的大幕已經(jīng)拉開,改革的方向是讓既有扎實的基礎(chǔ),又有出眾的綜合能力的人在高考這個綜合考場中勝出。

在學習校內(nèi)知識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同學把目光瞄準理想高校的自主招生,用拼搏和汗水來擁抱自己的夢想。

真正的思想,來自于一群志于道者的交流碰撞。

非洲有句諺語: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

在避免數(shù)字化危害的過程中,一個積極向上的優(yōu)秀團隊尤其重要。

中學同學的友誼彌足珍貴,但“ 搖一搖、掃一掃”培養(yǎng)不出真正的必有我?guī)煹娜诵校?/span>

“真正的朋友,也絕不是靠一起玩“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等電腦游戲培養(yǎng)起來的。

它是在為了一個偉大的目標和集體一起前進過程中被認可而形成的”。

你成長過程中應(yīng)該有更多的“邢定玉、王紅陽、朱小蔓、楊德廣、徐光裕、吳鐵軍、張大春、董文釗式的九中學子的陪伴與滋養(yǎng)。

當然,真正的思想者還必須能享受孤獨,既要灌輸熱烈的感情,又要擁有堅強的理智。

唯其如此,才能在碎片化的喧囂世界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

03

中學生不要被圈養(yǎng)

更不要甘當炮灰

有位社會學家憂心忡忡地說:

“我很害怕以后的世界,將會是一個可怕的兩極分化的世界。

一小批四肢發(fā)達、頭腦復雜、家世富有、出身名校的超級精英,像圈養(yǎng)肥豬一樣,統(tǒng)治一大群懶惰肥胖,肢體孱弱,空余時間都沉溺在虛擬世界里空虛度日的麻木御宅族。

只要精英們樂意,隨時讓大家變炮灰?!?/span>

親愛的同學們,你,愿意被圈養(yǎng)嗎?你,甘當炮灰嗎?

今天,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可避免地生活在數(shù)字化時代,如果一個人清楚了對自己來說什么是最重要的,就可以讓我們既充分享有數(shù)字化世界帶給我們的機遇,又免受碎片化帶來的風險和危害。

我殷切地希望你許下美麗的夢想,我更希望,你的夢想不因挫折而停止,不因時間而褪色,不因手機而破碎。

2020,守護夢想,勇敢飛翔!謝謝大家!



玩手機是如何影響成績的

那么玩手機對學習的影響有多大?是如何破壞專注力、如何影響成績的?

01

破壞專注力

無法長時間地集中精神,缺少對某個問題深入持久的了解和思考。

這似乎已經(jīng)成了手機操控下的現(xiàn)代人的“通病”,“專注”狀態(tài)正變得越來越難得。

手機帶來的滿足感太容易獲得,而一旦你習慣了這種“唾手可得”的滿足感,就不愿再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

比如在高度自律的狀態(tài)下完成作業(yè)、思考問題。

在回答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這個問題時,巴菲特說,我的答案是專注,而且比爾蓋茨的答案和我一樣。

對一個學生來說,能不能培養(yǎng)出高考所需的能力,關(guān)鍵在專注力的強弱,而非低層次的時間投入。

沉迷手機的學生很難在學習上進行持續(xù)的、深入的思考;而沒有深入思考,淺嘗輒止是無益于掌握高難度內(nèi)容的。

02

占用寶貴的時間

羅振宇在2018年跨年演講中說:
游戲大佬們制作的王者榮耀讓人十分鐘就有個興奮點,而吃雞游戲三分鐘就要有一個興奮點,而甚至要追求一分鐘一個興奮點。
說白了就是只要讓你坐到游戲跟前,根本就下不來,想下來也不要你下來,你下來那就是制作游戲的人的失敗了。
而到底是你聰明還是游戲制作者聰明?他們是一個公關(guān)團隊,你們不過是未成年人,怎么可能和他們匹敵?
別人在課下拼命學習,你卻在找盡時機想盡辦法不惜熬夜玩手機;
別人在課堂上專心聽,你卻在胡思亂想、打盹鬧瞌睡;
別人下課或休息或準備預習,你卻興奮地跟同道中人聊起升級打怪,手癢心難耐。
誰能考出好成績,還用說嗎?

03

破壞與周圍人的關(guān)系

高中生一旦愛玩手機,父母必然恐懼擔心,著急上火,或直接干涉,拔網(wǎng)線、砸手機,爭吵責罵;或到處尋方找策,一想起來就暗自垂淚,為孩子未來擔心;老師則怒其不爭,反復勸說無用后,干脆聽之任之。

處在壓力之下的學生,不管在手機中獲得多少樂趣,一旦面對現(xiàn)實,立馬覺得壓力特別大。這是大多數(shù)沉迷手機孩子的生存狀態(tài)。


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自己意愿與家長老師的矛盾,使他們處在一個不和諧的關(guān)系中。

不可能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快樂,也不可能在被逼學習的高壓環(huán)境下獲得真正的進步。

04

如何幫孩子根除手機依賴癥

首先要讓孩子知道,已經(jīng)高中了,很緊張也很重要。

摸著良心問問自己,對手機真的那么不可割舍嗎?沒有APP,沒有手機詞典就不能正常學習嗎?或者會造成很大損失嗎?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別為自己割舍不了手機找理由。

你用手機查英文單詞或者成語比用詞典快,但是用詞典的記憶深刻,親測有效。

而且搜題啥的,自己動腦子,或者問老師問同學。

你如果一有不會的題就查,的確當時很方便,但是會有依賴。

再者,問問你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吧,是來自別人不管屁用的虛榮,還是一份理想的通知書。



9個建議做法推薦給孩子

1. 不帶手機或帶老人機上學,不接受任何理由的反駁。

“我要查單詞”“你可以用電子詞典(沒有游戲和小說那種)”

“我要看時間”“你可以帶手表”

“我要刷題”“怎么?學校的題目還不夠多?”

“我要跟家里人聯(lián)系”“老人機幫到你~”

“我要查時政熱點,查單詞、刷題...........”

“好吧,我讓你帶,不過~請自覺地上交老師,跟老師約定每天一個時間段查看你要查的所有內(nèi)容,用完放到老師那兒,要回家了再拿回來。”

2.關(guān)閉微信和QQ的新消息提醒

相信我,微信和QQ的即時消息大多都是閑聊或者不需要立即回復的信息。

如果真有誰有重要的事情找你,他們一定會打電話的或者通過老師聯(lián)系你的!

3.打開群的消息免打擾功能

很多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群,有的群十分活躍,每天消息不斷,還不時有土豪發(fā)紅包。

不斷查看群消息,搶個幾毛幾分的紅包卻是會嚴重影響我們學習的專注度的。所以建議大家:

對你所擁有的群進行一次精簡整理,退出無意義純閑聊的群,將幸存的群打開消息免打擾。學習時間可以直接關(guān)閉微信或QQ。

4.取消朋友圈照片更新提醒

很多人打開微信看見朋友圈有更新的小紅點,都會抑制不住地非要點開來查看一番,生怕錯過了什么大事,跟不上朋友們的節(jié)奏。

但當你習慣不看朋友圈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

其實你錯過的都是無關(guān)緊要的消息,人與人之間,彼此眼神的交流,面對面地分享日常的喜樂,不比在朋友圈的點贊更能增進感情么?

5.降低更新朋友圈的頻率

克制自己發(fā)朋友圈,求點贊的心理。

幸福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感受,喜怒哀樂都可以直接地與身邊人分享,并不需要通過刻意的“曬”來刷存在感,也不用依靠別人的認同獲得自我滿足。

6.卸載絕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手機游戲及娛樂APP

再次提醒一下,你們已經(jīng)是高中生了,即將奔赴戰(zhàn)場,就一定不要沉迷游戲了。

7.清理手機里的電子書

看時政新聞是一種很好的了解社會、積累作文素材的方式,但是如果你只是沉迷于各種娛樂性質(zhì)的虛構(gòu)類小說,那就勸你不要看手機了。

8.在需要專注的時間打開手機免打擾功能

在需要專注學習的時間里,建議大家給自己斷網(wǎng),手機也要打開免打擾功能(可將幾個重要電話列入白名單)。

9.早起和睡前不要碰手機

睡前和早上醒來,是我們的手機依賴癥最容易病發(fā)的時段,所以在這里我想提醒大家:

在這兩個時段,不要玩手機,不要玩手機,不要玩手機?。?!

我們可以培養(yǎng)在睡前看一會書的習慣,建議大家休息時間好好休息,才能獲得高質(zhì)量的睡眠。



測試:你的手機依賴癥到了幾級?
說完孩子,作為家長的你有想過嗎,手機是不是也一樣侵占了你的生活呢?來看看你的手機依賴癥到幾級了吧!

輕微依賴(1-3級)

除了打電話發(fā)短信,基本不看手機。有事從不發(fā)微信聊QQ,直接打電話,說完就掛絕不廢話。

平均每天玩手機累計時間不超過3小時,偶爾用手機拍拍照、看看新聞。

和朋友聚會聊天時,盡量不玩手機,沒有吃飯之前要先自拍和拍食物的愛好。

除非一個人獨處無聊時才會選擇玩手機,很長時間不看手機也不會感到焦慮。

? 中度依賴(4-6級)

手機主要用于日常聯(lián)絡(luò)和工作,使用頻率最高的手機軟件是微信、QQ和郵箱,80%的內(nèi)容僅用于收發(fā)郵件、溝通工作。

白天使用手機時間較多,晚上基本不看手機。每天只在固定時間瀏覽朋友圈消息、閱讀新聞。

在時間管理上比較自律,不會浪費太多時間玩手機、看視頻,不會頻繁更新朋友圈,也不會在微信群里刷屏。

僅把手機作為必要的通訊工具,沒有了手機會感覺到不便,但也可以忍受。

重度依賴(7-8級)

每天起床和睡前都必須看看手機,每半個小時就忍不住去看一看手機有沒有新消息。

手機電量低于30%就會驚慌失措,出門必帶的三樣東西是手機、耳機和移動電源。每天使用手機累計超過8小時以上。

幾乎大部分社交、學習和工作,都依賴于手機。

習慣使用各種app軟件來簡化生活模式,餓了用手機叫外賣,累了用手機聽音樂,在手機上看書、看視頻,用手機發(fā)郵件、聊工作,24小時從不關(guān)機。

晚期(9-10級)

隨時隨地都要帶著手機在身邊,否則就會渾身不自在。

走路、吃飯、坐車都要玩手機,曾經(jīng)因低頭玩手機撞到過前面的路人或是路邊的柱子;

沒有wifi就會煩躁不安、怒不可遏,手機沒電了簡直就像是世界末日。

每隔5分鐘就要刷一遍QQ、微信、朋友圈、微博,從不錯過每一條群消息和朋友圈。

和身邊的人交流越來越少,在一個房間里也要用微信發(fā)消息。

獨處時,是一個人玩手機;和朋友聚會時,是一群人一起玩手機。


在這個越來越信息與技術(shù)化的時代,讓一個人徹底擺脫智能手機、電腦已變得不現(xiàn)實。

但是希望你能告訴孩子,無論玩與不玩,手機就在那里,但時間、夢想不一樣,一不留神,它就真的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