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刷誕生在唐代。當(dāng)時的牙刷主要是骨質(zhì)、獸角、竹木等材料做柄,在一端鉆孔兩行,然后種上馬尾。鉆孔越少越說明牙刷越古老,遼代和北宋的牙刷一行12孔居多。唐朝特別是晚唐的牙刷更少一些。當(dāng)然,這也是靠皇家和普通有錢人的區(qū)別,皇家工藝技術(shù)更高超,那么刷孔就更多些。
當(dāng)時的牙膏的主要成分是鹽、金銀花、藿香、茯苓等,常常是將它們放在一起熬制。對于一般家庭和小富之人來說,牙膏容易得到,牙刷卻成本比較高。所以,牙刷如果沒有也沒關(guān)系,用手指揩或者用布裹著木棍擦也行。別小看裹布用手指擦這種行為,直到16世紀(jì)歐洲人還這么干呢。
牙刷的出現(xiàn)首先要感謝印度和佛教傳入,佛教傳入時引入了清潔牙齒的做法,之前和之后幾千年,中國人對牙齒的保護大多是漱口和叩齒。孫思邈還專門寫過扣齒百下的好處,當(dāng)然,現(xiàn)在有時候我們也這樣做牙齒保健操。
印度的方式是把柳枝咬破利用柳枝纖維刷牙,當(dāng)然你得放上鹽或其他東西。當(dāng)然,每次嚼完就扔掉,比較麻煩。因此,這種方式?jīng)]有被中國人廣泛接受,在本土佛教界則有一些人接受了。例如玄奘在《大唐唐西域記》亦日“饌食既訖,嚼楊枝而為凈”,還是當(dāng)做稀奇的事情。
晚唐時期牙刷的出現(xiàn),是否受了印度的影響不得而知。
北宋時期,因為僧人刷牙現(xiàn)象增多,再加上對傳統(tǒng)信仰的浸染,刷牙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當(dāng)時的一些學(xué)者對此表示反對,例如周守中寫的《養(yǎng)生類纂》“早起”中說:“早起不可用刷牙子??指〖嫜朗枰讚u,久之患牙痛。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極有所損。今時出牙者,盡用馬尾灰,蓋馬尾能腐牙齦”。強烈反對在早晨刷牙。
那么,應(yīng)該怎樣保護牙齒呢?漱口——早漱口不若將困而漱去齒間所積,牙亦堅固!
因此,北宋時期的牙刷并未普及。然而,與此相反,遼國卻對牙刷的接受程度比北宋要高。至今遼國牙刷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100多件,可以分為圓柱狀細(xì)柄型、扁板狀寬柄型。每類型又分為小類,至少有16種以上類型的牙刷。
當(dāng)時光進入南宋后就大不一樣了,南宋時期的吳自牧在描寫杭州生活的筆記體專著《夢粱錄》第十三卷就寫道:“諸色雜貨中有刷牙子?!薄颁佅币还?jié)羅列臨安的著名店鋪,其中就有“凌家刷牙鋪”和“傅官人刷牙鋪”等專門刷牙的店鋪。宋朝時期的牙刷,高端材質(zhì)為虎骨、象牙、驢骨。之后是各種獸角。最后才是竹木。
不管怎樣,牙刷的價格比較貴,一般人無法承受。即使到了元代,一只牙刷足有一兩金子。其詩如下:
元代末年郭鈺(13l6一?)所作《郭恒惠牙刷得雪字》一詩:
老氣棱棱齒如鐵,曾咀奸腴噴腥血。
倦游十載舌空存,欲挽銀河漱芳潔。
南州牙刷寄來日。去膩滌煩一金直。
短簪削成玳瑁輕,冰絲綴鎖銀駿密。
朱唇皓齒嬌春風(fēng),口脂面藥生顏色。
瓊漿曉漱凝華池,玉麈晝談灑晴雪。
輔車?yán)先ラL相依,馀論于君安所惜。
但當(dāng)置我近清流。莫遣孫郎更漱石。
但因為遼宋金時期的牙刷太貴,牙刷在民間一直無法普及。這也是外國人看到明朝皇帝用牙刷驚訝的原因,在民間因為貴買不起,用得少、看不見。
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