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古人很有意思,一個(gè)人不但有姓有名,還有字,許多人還有號(hào)。比如偉大的詩人李白吧,姓李,名白,字太白,號(hào)呢?青蓮居士,又號(hào)“摘仙人”。是不是夠復(fù)雜的?
還有更復(fù)雜的呢,許多人明明有名字,你卻不能叫,你說奇怪不奇怪?
這是什么說法?這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特有文化,叫做避諱文化。
避諱是怎么形成的呢?
古代的君王,或者家族中輩分比較高的尊親,他們?yōu)榱孙@示自己的威嚴(yán),特此規(guī)定,人們在說話或者行文時(shí),不得對他們直寫其名,而要以別的字相代替。
如果違反了規(guī)定,要受到什么懲處?老百姓倒還不太嚴(yán)重,只是說某人不懂禮貌,缺乏教養(yǎng)。
要是沖撞了官府或者皇家,那麻煩就大了,甚至?xí)源蟛痪吹淖锩獾綔缱宓奶幜P。
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清朝海寧人查嗣庭擔(dān)任江西主考官,所出試題用了《詩經(jīng)》中有“維民所止”一句。
有人說他居心叵測,“維止”二字意在削去“雍正”二字的頭,雍正聞聽盛怒。查嗣庭家被查抄,又翻出許多文字資料,最后查嗣庭被戮尸示眾,兒子處死,家屬流放。
以上是人間慘劇。
當(dāng)然,除了那些悲慘的事件外,鬧出的笑話也不少。
北宋時(shí),常州的太守名叫田登,為人專制蠻橫,他規(guī)定要避諱他的名字,誰誤犯了他的名字就生氣,吏卒大多因此挨板子。于是人們不得不把“燈”叫作“火”。
這一年正月十五擺設(shè)花燈,允許民眾進(jìn)城觀看,吏卒要寫高適,這可犯難了。尋思半天,寫出告示來公布在集市上:“本州依照慣例,放火三天?!?/p>
后來老百姓諷刺田登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diǎn)燈?!?/p>
呂后是劉邦的原配,劉邦死后,呂后稱制。那是權(quán)傾朝野,所以,對于她的稱呼也必須避諱。呂后名呂雉。書生們遇到“雉”字,不能寫,要避諱。這么避諱呢?“雉”的原意就是野雞的意思,那以后凡是遇到“雉”,都用野雞代替吧。好在那時(shí)候野雞這個(gè)詞還比較純凈,要是呂后知道了過了千百年后,“野雞”變成了別的意思,那是博士們有十個(gè)腦袋都不夠砍的。
不光老百姓也避諱皇帝家,就是神佛也一樣要遵守這個(gè)規(guī)矩。
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神通廣大吧?那也逃不過凡間“避圣諱”的陋習(xí)。其實(shí)“觀音菩薩”在傳入中土?xí)r,原名全稱是“觀世音菩薩”。后來唐朝的李世民登基了,他的名字中有個(gè)“世”字,怎么辦呢?正?!氨苁ブM”吧,于是就把“觀世音菩薩”的“世”字給去掉了,變成了今日的“觀音菩薩”。
南宋錢良臣,家教非常嚴(yán)格。所以,他的兒子從小就十分聰明和孝順,對尊親的名諱牢記于心。平日里讀書時(shí),每遇見“良臣”二字,就改呼為“爹爹”。有一天,他正在讀《孟子》,其中有一句“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讀到這里的時(shí)候,習(xí)慣性地大聲念叨:“今之所謂爹爹,古之所謂民賊也。”
此話一出,同堂學(xué)子們笑聲一片,連素來嚴(yán)厲的教書先生都不禁莞爾一笑。
為了避諱尊親,硬將慈父變成了民賊,豈能怪別人要忍俊不禁了。
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