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帝王向來都是生殺大權的掌握者。順從他們的人,往往能夠繼續(xù)生存下去;倘若有人膽敢不順從他們,那這些人的下場就肯定不會好到哪里去了。正常情況下,大臣或者百姓們若是犯下了較小的過錯,那帝王頂多對他們小懲一下。若是過錯稍大一些,也無非是犯事者自己被誅殺。
但是若大臣或者百姓們犯下了令帝王感到無法饒恕的大罪的話,那等待他們的就將是誅殺九族或者十族的極刑。不過說到九族和十族,可能會有不少人會感到好奇,不清楚它們到底具體是指啥。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九族和十族的意思。
一、九族和十族的意思。
首先,我們來看看九族的意思。所謂的九族,其實有兩種理解方式。因為在我國歷史上,存在兩種解釋九族意思的派別。其中,以許慎為代表的一派認為,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具體來說,意思就是父方血親中的成員占九族的四成,即包括自己這一脈、出嫁的姑母一脈、出嫁的姐妹一脈和出嫁的女兒一脈。母方血親中的成員占九族的三成,即包括外祖父一家、外祖母娘家和姨母一脈;妻方血親中的成員占九族的兩成,即包括岳父一家和岳母娘家。
而以鄭玄為代表的另一派則認為,九族指的是從父宗關系上來算,以自己這一輩為基礎,往上數(shù)四輩和往下數(shù)四輩所能涉及到的人,加起來便算作是九族。
其次,我們來說說十族的意思??赐晟鲜鰞热莺螅赡苡腥藭驗閮膳伤钟^點的不同而不知道該如何站隊。其實大家這個時候沒有多大必要去站什么隊,只要能夠搞清楚誅殺九族給一個人所在的家族帶來的打擊有多大就可以了。
在此基礎上,我們再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十族的意思。如果你單純認為,第十族就是在九族的基礎上再往遠親方面擴張一族即可,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因為能算到九族已經(jīng)非常不錯了,大部分的人九族被誅殺后,自己所在的宗族就已經(jīng)算是完了,哪里還有第十族給帝王們殺?因此,十族的意思就是指在九族的基礎上,再算上自己教授的那些學生。
二、歷史上被誅了十族的人——方孝孺。
按理來說,這種算法似乎一點都沒有道理。畢竟學生跟自己又沒有什么血緣關系,除了跟自己學點知識之外,基本上也占不了自己多大的光,沒理由會被算作自己的第十個族親啊!
但是實際上,在我國歷史上,還真的就有人被誅殺了十族。而且他的第十族,就是他曾經(jīng)教授過知識的那些學生。這個人就是方孝孺,一個因得罪了帝王而被判誅十族極刑的明代文臣。而他得罪的那個帝王,不是別人,正是我們大家都熟知的明成祖。
三、方孝孺被誅十族的原因。
我們大家應該都知道,明太祖逝世后,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大孫子建文帝,而沒有傳給自己特別能干的兒子明成祖。后來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在建文帝當?shù)弁鯖]幾年后,明成祖便出兵取代了建文帝,自己當上了大明朝的新君。
而為了做帝王做得更加名正言順一些,明成祖便將主意打到了建文帝時期出了名的忠臣方孝孺身上。他認為,只要讓方孝孺幫自己擬定一份詔書來公告天下,那就沒有人還會對他當?shù)弁踹@件事提出反對意見來了。
只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他這個如意算盤實在是打得太過好了。要知道,方孝孺在接到他下達的指令時,不但沒有按照他說的話去做,甚至還在詔書上寫了“燕賊篡位”四個大字。結果把明成祖給氣急了,便威脅說,若是方孝孺不按照自己所說的去做,那自己就會誅殺他的九族。
若是換成別人,在受到如此嚴厲的威脅時,肯定會因為害怕而選擇妥協(xié)。而方孝孺的做法卻與常人不同,他不但堅持不按照明成祖的話去做,而且還回懟對方:“即使誅我十族又怎樣?”
這下子明成祖可不樂意再給他機會了,直接下令誅他十族。而古代帝王一般都是下旨誅人九族,還沒有誅十族的情況存在。于是,明成祖便從方孝孺的文人身份出發(fā),將他的學生定義為他的第十族。
結果,方孝孺的下場就變得遠比歷史上那些被誅九族的人還要慘。不僅被毀家滅族,而且還連累自己的學生也跟著遭了殃。當然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被當成是忠臣的典范而被后世之人敬仰。
這里是評論的內容這里是評論的內容這里是評論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