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清明節(jié)為何有掃墓的傳統(tǒng)?

2020-04-24 00:00 發(fā)布

暫無內容  年級 / 1819 0 0

科學雜志《自然》有一篇文章,講述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遺忘,是大腦的預設功能。”意思是說,遺忘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扇说囊簧?,“我們之所以是我們,是因為我們的記憶。”為了記住,中國人有了除夕、清明節(jié)、重陽節(jié)、中元節(jié),還有就是冬至、大寒、寒衣節(jié)、下元節(jié)……每一個祭祖的節(jié)日,都是為了不遺忘。不少人匆匆趕赴老家,加入到大的小的祭祖隊伍中。

有外國人在網上問:“中國人每年孜孜不倦地祭拜祖先,真的會得到祖先的庇佑嗎?”而對于更多的中國人來說:他們沒有死去,只是換了個地方活在人心里。

  清明,是中國祖先的法力。

  作家張曉風說:“沒有照相機,我也許只能記得很少,我也許會忘記很多。”

  對于千百年前的中國人來說,相機是腦海里的人和經歷過的事,是手中的筆和紙,是墓碑上的時間和名字。

  清明節(jié),就是一個讓你回憶起一切的節(jié)日。它讓你記起你的來處,記起你的祖輩,記起他們曾經也為生活奮斗過、努力過。

  作家史鐵生曾說:“我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后人的路上添一絲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

  我們重拾生活的勇氣,其實是祖先的祝福。

  清明,是不忘本。

  有人說,人的一生會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斷氣時,從生物學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時,人們來參加他的葬禮,懷念他的一生,在社會上他死了。

  第三次是最后一個記得他的人,把他忘記了,那時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清明,便是一個直面死亡的節(jié)日。

  有人說:你和死亡之間隔著父母,當父母離開人世,你就直面死亡了。以前不理解人老后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落葉歸根。

  后來慢慢理解了,比起春節(jié)回家,清明是為了提醒我們:做人,不能忘本。

  清明,學會以愛告別。

  有人說:“在日復一日的時間河流里,節(jié)日就像一個個停泊的碼頭,人們徜徉其間,體味某種特定的情景,把情緒調到興奮的波段,盡情釋懷,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

  而清明,就是這漫長時間河流里的一次自我療愈。

  在豐子愷記憶中,他幼時每年祭祖是一件盛大的事,清明三天都去上墳。第一天上自家村里的“楊莊墳”;清明正日,同族五條村,租上兩條大船,上“大家墳”;最后一天才是他們一家?guī)卓谏稀八郊覊灐薄?/p>

  在這場年復一年的儀式里,父輩們談論家長里短,孩童們嬉笑玩鬧,何嘗不是在告慰祖先:兒孫滿堂,家族興旺,您老人家可放心了!

  多少年以后,當年的三歲小兒慈玉,已成白發(fā)老人豐子愷,但這些情景依然歷歷在目,讓他以愛與溫柔活了豐盈的一生。

  自古愛恨離別苦,人有悲歡離合。清明,就是讓我們學會以愛告別,以愛相處。

  在我們共同經歷的這個時代,他們或許是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但因為一些選擇,一些堅持,卻如星光照亮過世界。

  有人說,當一顆星星隕落,地上的人們只能這顆星星點燈,無能為力。

  但記住就是最好的力量。記住了,他們就沒有真正離去,只是換了個地方,活在愛他們的人心里。

  記住他們曾經來過,愛過,活過,為這個世界的美好奮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