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滑雪工具名稱演變

2020-05-07 00:00 發(fā)布

暫無內(nèi)容  年級 / 5103 0 0

古代我國東北冬季嚴(yán)寒多雪,給人們經(jīng)濟(jì)活動和社會交往帶來了極大不便。為克服這種不利地理條件,人們發(fā)明了近代滑雪工具——滑雪板的雛形,大大方便了各民族之間的聯(lián)系和往來。但是,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對其稱呼也不盡相同。

  在我國古文獻(xiàn)中,對滑雪板最早的稱呼是“跳”。在《山海經(jīng)》第十八卷《海內(nèi)經(jīng)》中記載:“有釘靈之國,其民從膝已下有毛,馬蹄,善走”,此中“蹄”即是當(dāng)?shù)厝藢┢骶叩姆Q謂。到了晉代,郭璞在批注此段時引用《詩含神霧》曰:“馬蹄自鞭其蹄,日行三百里”,這句話里的“鞭”即指滑雪杖。

  但在古文獻(xiàn)中,對滑雪板最為普遍的稱呼應(yīng)是“木”或“木馬”?!侗笔贰な翼f傳》中記載,因今伊勒呼里山以北“地多積雪,懼陷坑阱”,居于此地的北室韋冬季多“騎木而行,即止”。此種騎木為冰雪上使用的一種滑動式工具,即滑雪板。之后在《新唐書》云:“東至木馬突厥三部落,曰都播、彌列、哥餓支,其酋長為頡斤。樺皮覆室,多善馬,俗乘木馬馳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輒百步,勢迅激。”這段記載突厥三部落的滑雪歷史,從內(nèi)容上來分析,他們已不單是在雪地中來滑行,而是在冰上,另外也“屈木支腋”,使用了滑雪杖。從時間上來分析,木馬突厥三部落的滑雪活動很可能產(chǎn)生在隋、唐之間某個時期。

  在《新唐書》中還記載了同一時期的拔野與流鬼、回鶻等民族的滑雪器具?!鞍我肮乓辉话我肮獭⒋儽?,地千里……俗嗜獵射,少耕獲,乘木逐鹿冰上。”“流鬼去京師萬五千里,直黑水靺鞨東北,少海之北,三面皆阻海,其北莫知所窮。……地蚤寒,多霜雪,以木廣六寸,長七尺系其上,以踐冰,逐走獸……”回鶻族“俗乘木馬馳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輒百步,勢迅激”。這里的“木”、“木馬”均為滑雪器具。特別是在流鬼族的記述中還載明了滑雪板的規(guī)格和樣式。這種“木馬”的稱呼一直延續(xù)到元朝?!对唤y(tǒng)志》中曾對滑雪活動作過如下解釋:“木馬形如彈弓,長四尺,闊五寸,一左一右繋於兩足,激而行之,雪中冰上,可及奔馬?!?/p>

“察納”一詞出自蒙文。如由波斯史學(xué)家拉施特所著的記錄蒙古族歷史的《史集》中描述蒙古族祖先中的一支——森林兀良合惕部落(即兀良哈)人的生活時說:“因為在他們國內(nèi),山和森林很多,而且雪下得很大,所以冬天他們在雪面上打到許多野獸。他們制造一種叫做察納的特別的板子,站立在那板上;用皮帶作成韁繩,(將它拴在板的前端,)然后手拿著棒,以棒撐地,(滑行)于雪面上,有如水上行舟。他們就這樣用察納(滑雪板)馳逐于原野上下,追殺山牛等動物。”而法國雷納·格魯塞《蒙古帝國史》中,轉(zhuǎn)引了名為《拉施特書》中的這段記載,其文為:“拉施特說:‘他們住在廣大森林之中,不住帳篷,根本沒有牲畜,以狩獵為生,很輕視游牧人民。所居以樹枝編結(jié),外用樺皮遮蓋。冬天在雪中狩獵,以木板系于足下,叫做‘察納’?!边@里的“察納”即為“一種板(雪橇),行于雪上的用具”。

  清代,人們稱滑冰器具為烏拉滑子。在《清語擇抄》中記載了后金天命年間,努爾哈赤命令擅長冰上滑行的費(fèi)古烈部隊北上救援遭受蒙古巴爾虎特部落圍攻的墨爾根城(今嫩江城),費(fèi)古烈“所部兵皆著烏拉滑子,善冰行,以炮駕爬犁,沿腦溫江(今嫩江)之冰層馳往救,日行七百里。時城垂陷,滿兵至,巴爾虎特尚弗知。及炮發(fā),群疑兵自天降,圍始解?!庇纱丝梢姡瑸趵雍团览缡沟檬勘涌炝诵熊娝俣?。此時的滑雪器具被稱為踏板。如《黑龍江志稿》記載:“赫哲人擒獸之器曰踏板。值雪深數(shù)尺,以木板長五尺,貼縛兩足,手持長竿,如泊舟之狀。劃雪上,前進(jìn)則板乘雪力,瞬息可出十余里?!\(yùn)轉(zhuǎn)自如,雖飛鳥有不及也。”赫哲人的滑雪板多以松木或樺木制作,其形制已與今日相差無幾。

  有一首歌謠描寫了穿大踏板捉黃羊的迅疾:“大踏板,八尺長,阿瑪穿它攆黃羊。黃羊跑到山背陰,大雪殼子二尺深。黃羊它可沒了轍,四腿一撐進(jìn)雪殼。動也動不得,挪也沒法挪,抓住黃羊小細(xì)腿兒,抱在懷里好快活。”

  以上論述可知,在我國古代,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對滑雪板的稱呼有所不同,但無論是稱作“跳”“木”“木馬”“察納”,還是稱作“烏拉滑子”“踏板”,均反映出了現(xiàn)在滑雪板的特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