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衣談小學生的閱讀和寫作

2020-05-19 00:00 發(fā)布

暫無內(nèi)容  年級 / 2030 0 0




孩子什么時候開始寫作最合適?


       寫作是自我表現(xiàn)很自然的一種方式,簡單來說,會說話就應該可以提筆書寫,而文字只是工具,如果孩子已會使用注音符號或簡單的國字,應該就可以開始寫作。


       甚至,在識字前亦可讓孩子口述,而由父母記錄成文字,再覆誦給孩子聽,這會是很有趣的經(jīng)驗。但前提是,整個過程要以游戲好玩的心情進行,切莫勉強或給孩子壓力。


       如果是要送孩子去坊間學作文,則以三年級開始會比較合適,因為這樣年齡的孩子已習慣于團體學習,且表達能力較成熟,所認識的字詞也大至夠基本寫作所需,學習過程較不容易產(chǎn)生挫折感。


對寫作幫助最大的是什么呢?


      我以為除了閱讀,還是閱讀。


       閱讀除了可以豐富寫作的內(nèi)涵,對寫作技巧的幫助更是毋庸置疑。但我所指的閱讀,不是范文,也不只是所謂的優(yōu)良讀物,而是廣泛的閱讀、大量的閱讀。


       范文容易局限孩子的想象空間,尤其模仿力強、較稚齡的孩子,很可能因為常參讀范文,寫作變得制式化,未來難以超脫這框架。


       其實閱讀對孩子的幫助不只于寫作,它可以增加孩子的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受益的不僅是文科,對數(shù)理的幫助也出奇的大,在我教過的數(shù)千個學生中,只要擁有閱讀習慣的孩子,不只寫作能力好,在課業(yè)方面各科表現(xiàn)都十分優(yōu)異,幾乎無一例外,閱讀真的可以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年來,各國在評比孩子未來是否具備競爭能力時,閱讀能力的考察便占了極大的比重,因為這些先進國家相信,一個擁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具備了終生學習的能力。因此,為了增強孩子的寫作、學習能力,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絕對有其必要。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


       孩子的閱讀最早可以從床邊故事開始,每晚讓孩子自己挑選一冊繪本共享親子閱讀,絕對會比放一片CD聽故事,更容易讓孩子進入閱讀的世界。


       孩子大了,能識得注音符號及一些字時,便可親子共讀,甚至可以請他們讀給我們聽;當孩子已能獨自并且享受閱讀時,就盡量別打斷他們,至少讓他們能持續(xù)沉浸在書海中一段時間,若擔心視力問題,是可以提醒他們中間稍作休息。


       較大的孩子若還未有閱讀習慣,那么每天試著關掉電視、計算機半小時、一小時,陪他靜坐在桌前一起閱讀,你看你的書、他看他的書,一開始父母或許必須忍受他頻繁的換書,或「一目十行」的快速閱讀,一天兩天、一周兩周下來,他便能慢慢進入狀況,靜下心看完手中的書了,這期間別去考察他看了多少,了解了多少,除非他主動想討論、分享,不然父母就僅僅作一個伴讀者就可以了。


       在現(xiàn)今的環(huán)境里,閱讀習慣絕對是需要培養(yǎng)的,因為有太多更容易、更好玩的事物隨時可取而代之,像電視、電玩、漫畫、網(wǎng)絡游戲等,閱讀較之于它們真的是需要花更多的腦力、精神才能進行的,以人們好逸惡勞的天性來說,閱讀真的很容易就會變成劣幣逐良幣的犧牲者,所以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真的需要加倍的耐心與恒心。


       之所以不把漫畫當作是閱讀的一部分,是因為它以圖像取勝,若孩子在閱讀習慣尚未養(yǎng)成前,即沉迷于漫畫,那么他將視文字多過圖像的書籍為畏途,這是很可惜的事,所以我建議在孩子還未享受到以文字為主的閱讀樂趣前,對漫畫的攝取還是要做控管。


需要為孩子們選書嗎?


       當孩子愿意主動閱讀時,選書的動作,我以為還是盡量交給孩子們掌控,別太擔心他們的閱讀胃口過偏,尤其在剛開始時,盡量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類書入門。


       「主動」絕對是學習動力的來源,但基于環(huán)保及經(jīng)濟考慮,父母親真的可以充分利用圖書館及書店,尤其現(xiàn)在許多的書店都設有閱讀區(qū),讓人能長時間且舒適的閱讀,若真遇到值得反復閱讀的書籍再購買也不遲,借書、交換書也都是很好的選讀方式,如此日積月累,不僅能增加閱讀的量,更可以開展孩子的閱讀視野。


閱讀后需要強制孩子寫讀書心得嗎?


       在問這問題時,也許我們大人應該先將心比心,如果當我們每看完一本書都需要寫報告的話,我相信沒有一個大人會想閱讀的,而且一本書所影響、所給予的,有時并不是在當下,它也許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發(fā)酵,短則幾天,長則數(shù)年、數(shù)十年,甚至有可能是一輩子,所以何苦在孩子們剛進食時便做催吐的動作呢?這只會讓他們對閱讀這件事反胃而已。


      而且同樣一本書,常會因為閱讀時的年齡不同,所得亦不同,像中國的章回小說或西方古典名著,孩時感興趣的和成人所關注的重點就不可能相同,隨著年歲漸長,反復閱讀后,所得自然增加甚或有所改變,所以驗收成果何必急于一時呢?

       所以,我以為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和閱讀心得的書寫是分開來的兩件事,千萬別讓心得報告干擾了閱讀的樂趣。


       其實書寫心得報告也沒那么困難,只要套上公式、寫出一篇制式的報告,對高年級以上的孩子應該都不是問題,但是我真的想建議學校的老師們,別急著在孩子組織、邏輯觀念還不是那么成熟時,便給予孩子這樣的課程,這只會事倍功半或適得其反。


如何培養(yǎng)寫作的樂趣?


       如果我說上作文課是一件痛苦的事,相信包括大人、小孩都不會反對,在成長過程中,鮮少有人能在作文課中真正享受書寫的樂趣,為什么呢?


       也許是我們給予寫作太多的名目,比賽、考試、分數(shù),當要下筆時,第一個想到的是大人會怎么看待?閱卷老師會怎么評比?這和躲在房間里寫私密日記、寫情書的心情完全不同,如果寫作僅只是一種記錄、一種抒發(fā)、一種分享,那么它應該不會讓我們?nèi)绱饲硬窖剑?/strong>

       如果寫作只是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它就像呼吸、說話一樣自然,那么孩子們就不會將它視為畏途了,所以在孩子初學寫作時,我們要告訴他們寫作就像說話一樣,而且要鼓勵孩子們用他們的語言,寫出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要他們裝大人模樣、說大人的話語。


       越是稚齡的孩子越是要鼓勵他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也許一開始,他們會說很多而且說不清楚,沒關系,讓他們繼續(xù)說、繼續(xù)寫,這時千萬別嫌他們啰嗦、教他們精簡,以我們所謂的標準文章格式要求他們,該如何破題、如何敘述、如何結(jié)語,那么孩子將會困頓其中,難以提筆。


       面對孩子的寫作千萬別心急,只要孩子愿意寫、不斷的寫,就算小學六年仍寫不出個所謂「標準完美」的文章又如何呢?

       當他們持續(xù)書寫至青春期,思考邏輯能力突飛猛進時,不待你提醒,他們自會去蕪存菁的寫出一篇篇簡潔達意的文章來,對父母、老師而言,這絕對不是卸責,為了要呵護那小小寫作欲望的火苗,而不強加干涉,這是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最難做到、也必須要隱忍的。


如何引導初學或稚齡的孩子進入寫作?


       當孩子遲遲無法下筆時,在他心中存在的最大障礙就是寫文章是一件困難且遙遠的事,這時我們就要強調(diào)書寫和說話是一樣的,以及引導他在生活中找相關的經(jīng)驗,讓他覺得寫作是一件沒什么大不了的事;當他真的出手下筆了,那么不管他寫得多么幼稚,或多么需要改進,請先給予他贊美與鼓勵,讓他有信心的寫下去。


       把著手教孩子寫文章,不是絕對的不可以,只是過程中仍要不時的放手讓孩子自己思索,當文章完成后,帶著他回頭欣賞這篇作品時,可以特別夸獎屬于他貢獻的辭句或想法,讓他在一次又一次的親子書寫中培養(yǎng)自信,而不是依賴。

       我還是想強調(diào),父母師長的鼓勵,對孩子的學習絕對有意想不到的正面幫助,當我們抱著喜悅分享的心情參與孩子的寫作時,那會是孩子愿意繼續(xù)學習的最大動力,所以千萬別吝于給孩子掌聲與贊美。


如何教初學的孩子分段及打標點符號?


       這兩個問題確實會造成初學寫作孩子的困擾。


       我的經(jīng)驗是教孩子分段可從題材著手,選擇類似快樂、傷心、美食、臉紅的時候這樣的題材,讓孩子從生活經(jīng)驗中找出三、四件事來描述,一段敘述一件事,這樣孩子很快就能抓住分段的竅門了。

       至于標點符號,我的方法則是告訴孩子,我們說話時不可能一口氣從頭說到尾,我們平時說話的習慣是說一句話,便會換一口氣,這換氣的地方就可以打逗點,至于整件事說完的時候,那就可以打句號啦!接著再慢慢地教他們驚嘆號、問號以及頓號的使用,至于說話時會用到的冒號、引號,再加上書名號差不多就夠用了。


       記得!這些基本的符號是一步一步慢慢來的,最開始讓孩子能掌握逗號、句號就可以了,其它的就等實際遇到需要用到的時候再教,多使用幾次孩子就會記得了。


寫作需要文法的輔助嗎?


       曾經(jīng)有一位家長很自豪的告訴我,她那才低年級的孩子已開始深入學習文法,藉以打好未來寫作基礎。老實說,我聽了十分的生氣,文法不是不能學習,只是請把它和寫作分成兩件事。


       對以母語寫作的任何人來說,均已具備了基礎的文法,除非要挑戰(zhàn)更精準的書寫題材,類似古詩辭、文言文,或?qū)I(yè)的研究報告,才需在文法上多所講究,一般的寫作若時時以文法為前提,結(jié)果必然是寸步難行,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稚齡且初提筆的孩子。

       文法的學習是可以增強語文程度,提高在校的語文成績,但我都不以為該在孩子邏輯觀念尚未成熟前,便給予過于艱深的文法,與其用死記、考試的方式要孩子接受,不如仍是藉由閱讀從根本提升孩子的語文程度來得更扎實。


       唉!在這里,我真的很想呼吁一下聯(lián)考及在校的出題老師們,是不是可以不再用文體及書寫手法的分類來困擾孩子了,就算分得出甚么是抒情文、說明文,以及甚么是夸飾法、比擬法……,這對閱讀、書寫有何幫助呢?這樣的所謂語文程度要來何用?


寫作真的需要靈感的幫助嗎?


       在書寫的過程中,有時確實會靈光乍現(xiàn),思緒奔騰不已,但我以為這所謂的靈感,絕對不是天上莫名其妙掉下來的禮物,而是平時接收、長時間累積下來的資本,在思維觸碰到某個范圍時,相關的信息便蹦跳出來為你所用,若平時對周遭環(huán)境、時令變遷、人情世故均無感,那么就算枯等數(shù)日,靈感也不會從天而降的。


       所以平時便可鼓勵孩子多聽、多看,多多去感受這個多彩多姿的世界,包括季節(jié)的遞換、大自然山川風雨的變幻,以及觀察人與物的特色,當然別把它當成功課,而是由我們帶著他們?nèi)ジ惺堋⑷ンw會,把它當成是游戲般化入生活中,讓觀察變成一種習慣,讓感覺變得更為靈敏。

當一個孩子具有靈敏的感官及觀察力時,對寫作絕對有加分作用。


       關于靈感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現(xiàn)象,那就是只要進入書寫狀態(tài),所謂的靈感便如泉涌般源源不絕,所以當孩子在下筆前若是處于發(fā)呆狀況,那么我們應該盡量鼓勵或引導他先動筆,等他進入寫作后,便盡可能的別打斷他,即使遇到不會寫的字,也告訴他寫注音無妨,等最后文章完成時,再詢問或查字典補上國字即可。


如何看待孩子的作品?


       當我們捧著孩子的文章時,請以分享的心情代替要求與苛責。


       孩子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們的成長記錄,寫作不是一蹴可及的,所以我們不要奢求孩子揮筆即可完成一篇成熟完美的文章。


       段落不明、錯字連篇,甚或言之無物,這樣的文章常讓父母心急不已,我以為即便如此,仍要多給孩子一些空間與時間,也就是說要多容忍一些他們的錯,寫作和寫功課是不一樣的,當孩子天馬行空翱翔在書寫的世界時,下筆時所發(fā)生的謬誤絕對不能和寫千篇一律的功課相提并論的,若我們只就表面形式、文字指正他,怯弱一些的孩子可能會自信盡失,就算神經(jīng)較粗大的孩子,可能也會因此失去寫作的樂趣。

       其實只要鼓勵孩子養(yǎng)成寫好文章后檢查的好習慣,就可以避免許多因大意而產(chǎn)生的疏漏。


       我仍想強調(diào),在看孩子的文章時,盡量以分享代替要求,以鼓勵多過指正,讓自己成為孩子學習寫作的陪伴者,且作一個懂得隱忍、有耐心的讀者,只要孩子愿意寫、樂于寫,父母所擔心的那些容易發(fā)生的錯誤,都會隨著他們心智成長且熟能生巧的狀況下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