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姓,即帝王賜給臣民姓氏。大致說來,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賜國姓。古代姓氏有高低貴賤之分,皇帝的姓最為尊貴,稱為國姓。賜國姓是帝王對臣民的最高精神獎勵,只有對國家作出重大貢獻者才能獲此殊榮,獲賜者將被附入皇室屬籍。賜國姓的主要功能有三:安撫降將;籠絡(luò)羈摩外蕃;褒獎有功;以示恩寵。
賜他姓。除賜國姓外,還有賜予他姓的情況。此外,還有賜以漢字單姓以代替少數(shù)民族復(fù)姓的情況。如天寶年間,玄宗以外家姓賜寧遠(yuǎn)國王阿悉爛達干曰“竇”。神龍初,桓彥范“賜姓韋氏,令與皇后同屬籍”。以上所賜竇、韋兩姓是唐朝外戚之姓,一旦受賜,就與外戚同族。被賜予這些姓,也是很榮耀的事情。
賜惡姓。帝王賜姓并不都是褒揚,還有出自貶損,那就是賜惡姓,即用惡字賜為姓。這種賜姓常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和人身攻擊意味。賜惡姓是一種極其嚴(yán)厲的處罰,往往與危及統(tǒng)治利益的人和事有關(guān),或是出自帝王感情好惡。如武則天奪得皇后之位后,將高宗的原皇后王氏和寵妃蕭良娣分別改姓為蟒和梟。蟒,意為大毒蛇;梟,意為梟首。
因嫌惡而賜姓。這種情況往往都是帝王覺得臣下的姓不吉利,于是就賜姓改之。如一位叫哀榆的臣子,朝賀時,南唐皇帝嫌“哀”字不祥,于是就賜衷姓。
因特殊技藝而被賜姓。如南唐歙州著名工匠李延珪,善于制墨,史稱“自宋以來,推為第一”,其本姓奚,被南唐主賜姓為李。
其他種類的賜姓。其一,繼嗣賜姓。其二,臣下主動要求賜姓。如唐朝一些節(jié)帥藩鎮(zhèn)出于種種原因,上表奏請賜姓,而朝廷對他們有所顧忌,一般情況下都會遷就他們的請求。其三,追贈賜姓。追贈是在臣下死后追加的榮譽,在唐代,賜姓也被列為追贈的內(nèi)容之一。如李君羨,貞觀被誅,天授中,武則天追尊武姓,詔復(fù)官爵。
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