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毕嘈藕芏嗳藢@句話深有體會,其中蛀牙和智齒算是比較常見的促使牙疼的疾病了,不過現(xiàn)在醫(yī)療條件非常的好,如果牙齒有了疾病可以很快的就醫(yī)進行解決,但是在古代時期,醫(yī)療條件極其不完善,古人是如何處理智齒的呢?
首先口腔的清潔方面從很早時期就有流傳,殷商朝時期古人牙簽就有使用牙簽的習慣,并且還會通過醋,鹽水等具有殺菌效果的液體進行清潔,而古人做事很嚴正對待,因此口腔清潔方面處理的很到位。
如果有了智齒致人疼痛的話,古人一般用克制住這種疼痛,真正忍不住了才會采取措施。最廣為流傳的方法莫過于用線暴力拔牙了,方法是將一根細線系在自己的智齒上,然后另一端系在門上或者一些能移動的重物上,然后撥動門或者重物,通過門移動的慣性或者物體的重量牽引自己的牙齒,從而暴力的拔牙。
當然以上這個方法風險很大,讓人不禁駭然,而且古人認為“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一般不過采用這種暴力的辦法,除非是牙齒的疼痛實在忍不住了。
如若智齒偏離的不大的話,古人會使用石頭或者其他硬物打磨,將智齒打磨成一個合適的樣子,只要不疼就可以不用拔出。
當然還有用各種重物擊打使之掉落的辦法,不過這種方法難度系數(shù)太大,因為不管是石頭還是木棒,其相應(yīng)的體積就不適合處理拔牙這種細活,但是也沒有更好的器械進行替補,只能以這種重物擊打,人受罪不說,還會有發(fā)炎感染的風險,東晉名將溫嶠便是因為拔牙后感染,后來引發(fā)中風而死。
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