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五禮之——賓禮:外交往來及接待賓客的禮儀活動

2020-08-13 00:00 發(fā)布

暫無內(nèi)容  年級 / 5723 0 0

賓禮為古代古禮之一。即邦國間的外交往來及接待賓客的禮儀活動。如天子受諸侯朝覲、天子受諸侯遣使來聘、天子遣使迎勞諸侯、天子受諸侯國使者表幣貢物、宴諸侯或諸侯使者。此外,內(nèi)個王公以下直至士人相見禮儀,也屬賓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以賓禮親邦,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時聘曰問,殷兆曰視?!薄秲x禮·士相見禮》鄭玄注:“士相見于五禮屬賓禮?!薄锻ǖ洹ざY六六》:“大唐開元年之制五禮......三曰賓禮,其儀有六:一,番國主來朝;二,戒番國主見;三,番主奉見;四,受番使表及幣;五,宴番國主;六,宴番國使。”番,使西方邊境各國。


  《新唐書·禮樂志六》:“二曰賓禮,以待四夷之君長作與其使者?!薄肚迨犯濉ざY志二》:“賓禮:藩國通禮,山海諸國朝貢禮,敕封藩服禮,外國公使覲見禮,內(nèi)外王公相見禮,京官相見禮,直省官相見禮,士庶相見禮?!?/p>

  后代則將皇帝遣使藩邦,外來使者朝貢、覲見及相見之禮等都?xì)w入賓禮,如下略述歷朝賓禮禮儀。

  一、朝覲之禮

  朝覲之禮用意在于明君臣之義,通上下之情?!吨芏Y·秋官·大行人》說:“春朝諸侯而圖天下之事,秋覲以比邦國之功,夏宗以陳天下之謨(謀),冬遇以協(xié)諸侯之慮?!边@是從天子的角度而言。若從諸侯的角度講,則如《孟子·梁惠王下》所說:“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p>


  二、會同之禮

  會同是四方齊會,六服皆來,而且既可以在京師,也可以在別地,甚至在王國境外。由于會同是各方諸侯同聚一堂,因此也就成為諸侯大國炫耀實力的大好時機。通常是在國門之外建壇壝(wéi,古代祭壇四周的矮墻)、宮室,舉行典禮。春會同建于東方,夏會同建于南方,秋會同建于西方,冬會同則建于北方。

  三、諸侯聘于天子之禮

  《禮記·王制》說:“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奔丛谥T侯定期朝覲天子的間隔,派遣卿大夫為使者,到京都作禮儀性的問候,并報告邦國的情況。

  春秋時諸侯各國遣卿大夫聘于周天子。秦漢以來,不再有諸侯聘于天子之禮;歷代禮書皆以藩國聘使朝貢進(jìn)表之儀當(dāng)于此禮。

  朝貢之日,文武百官在殿內(nèi)兩側(cè)侍立。朝貢后,禮部官員奉旨賜宴于會同館。除朝見皇帝外,還要在東宮朝見皇太子。


  四、相見禮

  宋以前各朝禮書皆無相見禮,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始定內(nèi)外群臣相見之禮。主要內(nèi)容是,下級見上級,按照職位、品級分別行禮。

  中國自古就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之說,孟子曰“有禮者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而事業(yè)非禮不能興旺,社會非禮不能安定,國家非禮不能強盛,禮之用,難以盡述。禮以倫理道德的外化形式對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進(jìn)行指導(dǎo),不但是一種文化積累,更是社會秩序穩(wěn)定的保障。時至今日,禮之具體儀式,雖已隨時代改革有所損益,而禮之原理和精神,不可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