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五禮之——吉禮

2020-08-16 00:00 發(fā)布

暫無內容  年級 / 4566 0 0

吉禮

  中國古代宇宙觀最基本的三要素為天、地、人,《禮記·禮運》稱:「夫禮,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吉禮為五禮之冠,即祭祀之禮?!吨芏Y·春官·宗伯》記載:「以吉禮祀邦國之鬼、神、示(祗qí)?!篂榫捶钌衽c鬼的典禮,祭祀對象分為人鬼、天神、地示等三類。主要有祭天地、祭日月星辰、祭先王、祭先祖、祭社稷、祭宗廟等禮儀活動。

  天神

  祀天神時,只能由天子來祭祀,受祀的天神不僅多,而且有尊卑之別,第一等為昊天上帝,或稱天皇大帝、百神之君等。天子選擇在冬至這天,陰盡陽生之日,在國都南郊圜丘圓形的祭天之壇(陰陽五行中南方為陽位),祀昊天上帝。第二等為祀日月星辰。日月為天之明,星辰指「五緯」(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及十二辰和二十八星宿,即與民生關系最為密切的天體;第三等祀除第二等之外,凡是職所有司、有功于民的列星,如司中、司命、風師、雨師等。

  此外還有祈谷于天的雩(yú)祭。雩祭分為「常雩」和「因旱而雩」兩種。常雩為固定的祭祀,即使沒有水旱之災,都會在固定的時間進行祭祀。常雩的時間,《左傳》曰「龍見而雩」。所謂「龍見」,是指蒼龍七宿在建巳之月(夏歷四月)昏時出現在東方,此時萬物始盛,急需雨水,故每年此時有雩祭?!敢蚝刀А故侵敢蚝禐亩R時增加的雩祭,多在夏、秋兩季,雩祭的對象,除上天外,還有「山川百源」即地面上所有的水源。

  祀天神的各種儀式與祭祀用品都經過精心設計,一名一物,無不含著深意和敬意,在祭天儀式中,通過虔誠地祈福,希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

  地示

  遠古時已有對土地的崇拜,大地生長五谷,養(yǎng)育萬物,猶如慈愛的母親,因此,古代有「父天而母地」的說法。祭地示時,也依照尊卑分為三等。第一等為社稷、五祀、五岳。社為土地,稷為百谷之主;五祀在此為五行之神;五岳為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五山被認為是天下五方的鎮(zhèn)山。

  第二等為山林、川澤。此類祭祀的對象還包括社稷、城隍、四方山川、五祀、六宗等,主要祭祀四方的大河、大山;第三等是四方百物。所謂四方百物指的是,掌管四方百物的各種小神,包括戶、灶、霤(liù)、門、行等五祀。《禮記·月令》說,春祀戶,夏祀灶,中央祀中霤,秋祀門,冬祀行。此五者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厚于民生,故要祭五者之神。

  人鬼

  祭祀人鬼,主要是對祖先的祭祀。祭必于廟,《禮記·王制》記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合而為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合而為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合而為三。士一廟。庶人祭于寢?!拐?、穆是指宗廟的排列次序,各個廟都向南,昭廟在左,穆廟在右,依次排列。

  《詩·小雅·天?!吩疲骸付^(yuè)祠嘗烝,于公先王。」禴、祠、嘗、烝分別是春夏秋冬四時的祭名,所謂四時祭,就是每逢歲時之首,用時令蔬果祭祖。對父祖的祭祀還大量集中在喪禮中,有奠、虞、卒哭、袱、小祥、大祥、禫(dàn)等名目,甚為復雜,并包括歷代帝王、先圣先師、賢臣、先農、先蠶、先火、先炊、先醫(yī)、先卜等。

  關于先圣先師的祭祀,中國古代重視禮教,對于在倫理教化上有突出表現者,即所謂「禮樂讀書」之官,國家將其納入祭奠「先圣先師」的祀典。最初的祭奠沒有特定的對象,至漢代,先圣定為周公,孔子定為先師。到唐太宗時期,從國學角度出發(fā),尊孔子為先圣。此后,孔子在國學祭祀中的獨尊地位再也沒有變化。

  配享先師的人,后來漸漸增加到四配、十哲。四配為顏回、曾參、子思、孟軻,十哲指顏回、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宰予、子貢、冉有、季里、子游、子夏(后來顏回升為配享后,升顓孫師為十哲之一)。他們都是孔門弟子中非常優(yōu)秀的人。到清代,增加有若和朱熹為十二哲。此外,在孔廟中還有一些受祭者,他們的級別低于四配、十二哲,被稱為先賢(仍是孔門弟子)、先儒(歷代儒家杰出學者)。祭祀這些先圣先師的地點在學宮孔廟,每年春秋行祭祀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