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故事介紹:第十七計拋磚引玉

2020-11-09 00:00 發(fā)布

暫無內(nèi)容  年級 / 3438 0 0

以自己的粗淺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見解。這是謙虛的話。

  【原典】

  類以誘之①,擊蒙也②。

  【注釋】

 ?、兕愐哉T之:出示某種類似的東西并去誘惑他。

  ②擊蒙也:語出《易經(jīng).蒙》如。參前“借尸還魂”計注釋④。擊,撞擊,打擊。句意為:誘惑敵人,便可打擊這種受我誘惑的愚蒙之人了。

  【按語】

  誘敵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間,而在類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誘敵者,疑似也;以老弱糧草誘敵者,則類同也。如:楚伐絞,軍其南門,屈瑕曰:“絞小而輕,輕則寡謀,請勿捍采樵者以誘之。”從之,絞人獲利。明日絞人爭出,驅(qū)楚役徙于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門,而伏諸山下,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又如孫臏減灶而誘殺龐涓。

  【故事:安陵纏許諾陪葬楚共王】

  從前有個叫安陵纏的女子貌似天仙,體態(tài)婀娜,因而贏得楚共王的寵愛。

  大臣江乙拜見安陵纏,說道:“我聽說,以錢財事人者,一旦錢財用盡,人們同他的交情就會疏遠(yuǎn);以姿色悅?cè)苏?,一旦人老色衰,她所得到的寵愛就會減退。今天你是一朵花兒,但花總要枯萎。你怎樣才能讓大王永遠(yuǎn)寵愛

  你而不嫌棄你呢?”

  安陵纏連忙施禮說:“我年少無知,望先生為我出主意?!?/p>

  江乙說:“人死不能復(fù)生,天下事沒有比這更令人悲哀的了。如果你愿意為大王日后殉葬,大王一定會永遠(yuǎn)寵愛你。”

  安陵纏點頭道:“敬聽先生之言?!?/p>

  有一次,楚共王帶領(lǐng)安陵纏出外打獵。圍獵時施放的野火如天上的云霓,虎嘯狼嗥,聲若雷霆。突然,一只發(fā)了狂的犀牛向楚共王這邊沖來,旁邊的弓箭手開弓放箭,一箭就射死了犀牛。楚共王滿意說:“此次行獵,甚娛我心,”突然,他的臉色轉(zhuǎn)為陰沉,“人生如白駒過隙,我千秋萬歲之后,情形將是怎樣呢?”

  安陵纏見時機已到,便跪在楚共王面前,眼淚汩汩地說:“大王千秋萬歲之后,臣妾愿與大王同葬?!?/p>

  楚共王聞聽,深為感動。當(dāng)即把一塊領(lǐng)地封給安陵纏。在這里,安陵纏陪葬的許諾是“磚”,楚共王的寵愛和一塊領(lǐng)地則是安陵纏招來的“玉”。所以說,江乙善謀,安陵纏知時。

  【故事:蕭翼智賺《蘭亭序》】

  玄奘去天竺取經(jīng)回國后,唐太宗特造一座慈恩寺雁塔,想用王體字刻在塔上,于是命令各地州郡收集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法帖。不久,收集到1300余帖,只缺少王羲之的《蘭亭序》。

  御史蕭翼奏道:“《蘭亭序》之真本原為王家的傳家寶,現(xiàn)傳至辨才和尚,藏于湖南永欣寺的方丈梁上,從來不肯示人。若陛下需要它,臣會想辦法取來?!?/p>

  唐太宗大喜道:“卿能如此,朕不惜萬金之賞,但千萬不要強搶豪奪。”

  蕭翼向唐太宗索取兩三本“二王”的雜帖,作為引“玉”之“磚”。復(fù)改扮成一介書生,雇小船抵達湘潭永欣寺。他與辨才和尚由打招呼發(fā)展到促膝長談,一天天地熟悉起來。蕭翼多才多藝,琴棋書畫,無一不精。那辨才和尚也略通六藝,喜歡與文人交游。于是兩人頓成莫逆之友,經(jīng)常伴在一起飲酒論文,說東道西。

  一天,兩人的話題扯到了書法,蕭翼說:“先祖?zhèn)飨聛韼准酢s帖,不知是真是假,要請師父明鑒。”說完,向辨才展示隨身帶來的“二王”雜帖。辨才看了一會兒,說道:“確實是真的,但不是‘二王’的得意之作,貧僧倒有一件真品--王羲之的《蘭亭序》?!?/p>

  蕭翼見“魚”已咬鉤,故作驚訝他說:“此帖歷盡滄桑二百余年,怕不是真品吧!”

  辨才說:“實不相瞞,這是先師智永臨終前親授給我的,哪能有假?你若不信,我明天給你看看!”

  翌日,蕭翼又來了,辨才小心翼翼地從梁上取下一個鐵匣,取出《蘭亭序》給蕭翼青。蕭翼見到《蘭亭序》的真品,心中暗喜,但卻故意搖搖頭說:

  “此帖瑕疵甚多,肯定不是真的!”

  經(jīng)蕭翼這么一說,辨才也對該帖的真假產(chǎn)生懷疑,便把蕭翼的“二王”雜帖留下來,自己仔細(xì)對證。辨才放回《蘭亭序》時,蕭翼記下了藏放的位置。

  有一天,辨才出去辦事。蕭翼潛入寺中,對守房的弟子說:“老當(dāng)家的忘帶了凈巾,叫我來取。”弟子認(rèn)為蕭翼是熟人,不虞其詐,乃讓他進去。蕭翼快手快腳地把梁上的《蘭亭序》和“二王”雜帖取下,一齊帶走,出寺門后,蕭翼把東西交給手下人,快馬加鞭地趕往長安。

  辨才回寺,見《蘭亭序》被人盜走,頓時昏厥,良久始蘇。蕭翼回京繳旨,唐太宗龍顏大悅,提升蕭翼做了員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