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故宮紅墻下徘徊,感嘆幾載風雨,幾朝興衰。
幾次在國家博物館內尋古,感受文化沉淀,智慧結晶。
亦在西單夜景中沉醉,靜觀萬家燈火,高樓聳立。
如今,立于長城之巔,看江山綿綿,看青石斑斑,看奇跡蜿蜒于山間,震撼蒼穹。
我對爬長城這種體力活深惡痛絕,媽媽堅持“不到長城非好漢”,一定要我親眼看看長城,摸摸長城的一磚一瓦,感受一下這種可以摸得到的歷史。
于是在媽媽的威逼利誘下,我們頂著八月的大太陽出發(fā)去爬長城。
路上遇到了兩個穿著紅色僧袍的行腳僧,也要爬長城。我特別奇怪,這種修行的人怎么也會來這種喧囂的旅游景點。
八月的太陽毒辣辣地炙烤著我,臺階越來越高,越來越陡,本來興致不高的我索性不向上走了,坐在一級烤屁股的臺階上喘著粗氣,埋怨媽媽非要來這樣一個單調又累人的地方感受歷史,這和北京城墻有什么區(qū)別?一直獨自“指點江山”的老爸讓我看城墻上方形的洞,從登長城開始我就滿腹抱怨,都沒好好看看這段城墻,竟然連這些遍布城墻的瞭望口都沒有發(fā)現(xiàn)。
透過這些瞭望口向外望去,奇山峻峰,千溝萬壑,盛夏的樹木郁郁蔥蔥,墨綠色燃遍山間。大山被歲月雕刻得棱角分明,山與山之間又有深深的峽谷,即使氣溫高達二十八九攝氏度,但這山溝依然讓人覺得陰森。不知多少人為了壯麗江山,在這鋒利如刀的山中喪命;又有多少如孟姜女一般的無辜百姓,在最美也最無情的景色中,痛失摯愛??蛇@山又不是那么不近人情,它也容得下奇花異草,或是一汪清泉安家。
居庸疊翠,層層墨綠在崇山峻嶺間鋪延開來,溫柔地懷抱繁華萬千,溪水潺潺;偉岸的身軀屹立天地,即使戰(zhàn)火紛飛,鮮血滿地,也堅定地守護著它的子民。
這樣一耽擱,兩位僧人已不見了蹤影,一路上同行,沒聽到他們說一句話,只是埋頭走路,步履匆匆,紅色的僧袍拂過歷史的遺跡,真是一種別樣的景色。不知不覺我也沉靜了下來,不再關注頭上的汗水和蚊蟲的叮咬,看著長城周圍不同于家鄉(xiāng)和藹可親的小丘的巍峨山嶺,不禁感嘆:這才是真正的山啊!是我無法輕易爬上去再爬下來的山啊。
帶著這樣的震撼,我和爸媽與甕城不期而遇。城臺上有炮臺,有明代古燈。城墻設計得極為巧妙:外墻有垛口,但內側墻很低且沒有垛口,便于在作戰(zhàn)時將敵人引入城中,關閉城門,將敵人團在城中征服。這就是所謂的“甕中捉鱉”,也是這座小小城名字的由來。由于甕城不是這段長城的熱門景點,來這里游覽的人少之又少,我和爸媽得以在翁城城墻上好好體會一下“甕中捉鱉”時勝券在握的得意。
埋怨過,汗流過,我最后還是站在了長城之巔,俯瞰腳下的山和山下長城上向這邊進發(fā)的游客,突然覺得一開始那么陰森的山最終還是被征服了,最終還是允許這條巨龍在此棲息,我也算是乘著古人的東風,征服這連綿的群山,成了一個登過長城的好漢了。
山下的云臺,雕刻著四大天王、四方教主、千佛、六拿具、《如來心經(jīng)》、曼荼羅……… 我看到了我只在小說上看到過的西夏文明的真跡,面對如來佛智慧慈祥的面孔,心中肅然起敬,笨拙地行了禮,這一刻仿佛時間凝滯歷史永恒,恍惚間,看到紅色的僧袍在云臺腳下一閃而過……
修行之人,內心堅定,每一場旅行都有始有終,每一段旅程都有震撼和驚喜。但從長城下來之后,我又明白,旅行不僅為了尋訪古跡,欣賞景色,也為了朝拜,也為了信仰,也為了心中的圣地。
(指導教師:白娜)
這里是評論的內容這里是評論的內容這里是評論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