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里刮春風,柳條沒發(fā)青,不是那春風不吹柳,柳條還在睡夢中……”用這首歌來形容我的家鄉(xiāng),是再恰當不過的。
我的家鄉(xiāng)在雄雞的后背上,內(nèi)蒙古的風采,只有內(nèi)蒙古人感受得到。
春天總是來遲,在冬天連著住了六個月后才緩慢走來。萬物復蘇得小心翼翼,草芽吐得也萬般遲疑,生怕才看見春天,又被冬天奪了去。一切變化來得很慢,你有時間去觀察草怎么生長,樹怎么吐芽,不用擔心還末發(fā)現(xiàn)春天的腳步,夏天就來了。不似南方,南方花落時北方才剛長花苞,北方的春天隨遇而安,時不時讓冬天頂替一兩天——內(nèi)蒙古的春天會下雪。
夏天來得轟轟烈烈,一場大雨后天氣便熱了起來。遲到早退的春天把六、七月交給了夏天。兩個多月的時間里,樹葉綠了、肥了,草長到了小腿肚,花也全開了,散發(fā)出濃烈的芳香。知了在樹上大聲唱出自己對夏天的欣喜,蛐蛐在草叢中優(yōu)雅地拉琴。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蚊子的蘇醒,每夜在床邊不停地叫,直到吃得肚子通紅才愿松口。
秋天是一個閑時很多的老人,在夏天時就來了,但它始終只是看著,這兒下一場冷雨,那兒刮一陣冷風,遲遲不肯來。直到樹葉變黃,花朵凋謝,它才不情不愿留下來。它沒有什么新的花樣,全當自己是一個頂替夏冬的季節(jié)。一會兒像夏天一樣艷陽高照,一會像冬天一樣寒風刺骨。八、九、十月都是它的天地,但八月像夏,九、十月像冬,讓人們不得不勤換衣裳,以免凍著熱著。
冬天是最漫長的,從十一月到次年四月左右都是它在管理大地。內(nèi)蒙古的冬天不似東北,最冷可達零下四十多度。但內(nèi)蒙古生在“風口上”,光大風就足以讓人迷了雙眼,若一邊下雪一邊刮風,地上還會出現(xiàn)一層一層似浪花的雪波——白毛風。冬天的人是彩色的,各色的棉袍、羽絨服穿在身上,卻還是冷得徹骨。再怎么高大的男子,都要向這如刀般的風雪低頭,低眉順眼地走著。冬天的植被是白色的,化了的雪被寒冷的氣溫凝成了冰,冰上又黏上了雪,于是就有了白色的樹、白色的草、白色的大地及半灰半白的天。
內(nèi)蒙古的本質(zhì),在于樸實無華,天是再普通不過的藍天,地是再普通不過的黃土。但正因為它樸實至極,所以才能美到極至。
(指導教師:張瑩娟)
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這里是評論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