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初學寫作的人感到苦惱:寫不出來! 我的看法是:加緊學習,先別苦惱。 怎么學習呢?我看哪,第一步頂好是心中有什么就寫什么,有多少就寫多少。 永遠不敢動筆,就永遠摸不著門兒。不敢下水,還學得會游泳嗎?自己動了筆,再去讀書,或看刊物上登載的作品,就會明白一些寫作的方法了。只有自己動過筆,才會更深入地了解別人的作品,學會一些竅門。 千萬別著急,別剛一拿筆就想發(fā)表不發(fā)表。先想發(fā)表,不是實事求是的辦法。假若有個人告訴我們:他剛下過兩次水,可是決定馬上去參加國際游泳比賽,我們會相信他能得勝而歸嗎?不會!我們必定這么鼓舞他:你的志愿很好,可是要拼命練習,不成功不拉倒。這樣,你會有朝一日去參加國際比賽的。我看,寫作也是這樣。誰肯下功夫學習,誰就會成功,可不能希望初次動筆就名揚天下。我說有什么寫什么,有多少寫多少,正是為了練習,假若我們忽略了這個練習過程,而想馬上去發(fā)表,那就不好辦了。是呀,只寫了半篇,再也寫不下去,可怎么去發(fā)表呢?先不要為發(fā)表不發(fā)表著急,這么著急會使我們灰心喪氣,不肯再學習。若是由學習觀點來看呢,寫了半篇就很不錯啊,在這以前,不是連半篇也寫不上來嗎? 不知道我說得對不對,我總以為初學寫作不宜先決定要寫五十萬字的一本小說或一部多幕劇。也許有人那么干過,而且的確一箭成功。但這究竟不是常見的事,我們不便自視過高,看不起基本練習。那個一箭成功的人,想必是文字已經寫得很通順,生活經驗也豐富,而且懂得一些小說或劇本的寫法。他下過苦功,可是山溝里練把式,我們不知道。我們應當知道自己的底。我們的文字基礎若還不十分好,生活經驗也還有限,又不曉得小說或劇本的技巧,我們頂好是有什么寫什么,有多少寫多少,為的是練習,給創(chuàng)作預備條件。 首先是要把文字寫通順了。我說的有什么寫什么,有多少寫多少,正是為逐漸充實我們的文字表達能力。即使我們一輩子不寫一篇小說或一部劇本,可是我們的書信、報告、雜感等,都能寫得簡練而生動,難道不是值得高興的事嗎? 當然,到了我們的文字能夠得心應手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試寫小說或劇本了。文學的工具是語言文字呀。 要學習寫作,須先摸摸自己的底。自己的文字若還很差,就請按照我的建議去試試——有什么寫什么,有多少寫多少。同時,連寫封家信或記點日記,都鄭重其事地去干,當作練習寫作的一種日課。文字的學習應當是隨時隨地的,不專限于寫文章的時候。一個會寫小說的當然也會寫信,而一封出色的信也是文學作品——好的日記也是! 文字有了點根底,可還是寫不出文章來,又怎么辦呢?應當去看看,自己想寫的是什么,是小說,還是劇本?假若是小說或劇本,那就難怪寫不出來。首先是:我們往往覺得自己的某些生活經驗足夠寫一篇小說或一部三幕劇的,事實上,那點經驗并不夠支持這么一篇作品的。我們的那些生活經驗在我們心中的時候仿佛是好大一堆,可以用之不竭。及至把它寫在紙上的時候就并不是那么一大堆了,因為寫在紙上的必是最值得寫下來的,無關重要的都用不上。 這樣,假若我們一下手就先把那點生活經驗記下來,寫一千字也好,兩千字也好,我們倒能得到好處。一來是,我們會由此體會出來,原來值得寫在紙上的并不像我們想象得那么多,我們的生活經驗還并不豐富。假若我們要寫長篇的東西,就必須去積累更多的經驗,以便選擇。 二來是,用所謂的一大堆生活經驗而寫成的一千或兩千字,可能是很好的一篇文章。這就使我們有了信心,敢再去拿起筆來。不要貪大!能把小的寫好,才有把大的寫好的希望。況且,文章的好壞,不決定于字數(shù)的多少。一首千錘百煉的民歌,雖然只有四句或八句,也可以傳誦全國。 還有:即使我們的那一段生活經驗的確結結實實,只要寫下來便是好東西,也還會碰到困難——寫得干巴巴的,沒有味道。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看大概是這樣:我們只知道這幾個人,這一些事,而不知道更多的人與事,所以沒法子運用更多的人與事來豐富那幾個人與那一些事。是呀,一本小說或一本戲劇就是一個小世界,只有我們知道得真多,我們才能隨時地寫人、寫事、寫景、寫對話,都活潑生動。我們必須深入生活,不斷動筆!我們不妨今天描寫一棵花,明天又試驗描寫一個人,今天記述一段事,明天試寫一首抒情詩,去充實表達能力。生活越豐富,心里越寬綽;寫得越勤,就會有得心應手的那么一天。是的,得下些功夫,把根底打好。別著急,別先考慮發(fā)表不發(fā)表。誰肯用功,誰就會寫文章。
這里是評論的內容這里是評論的內容這里是評論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