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相思樹,傳承愛國情

2020-03-30 13:17 發(fā)布

扎賚特旗音德爾第三中學 / 王紫璇(指導老師:胡艷輝)

這是發(fā)生在祖國北疆阿爾山的紅色感人故事:1984年,內(nèi)蒙古軍區(qū)邊防某團一連連長李相恩。在巡邏途中為救戰(zhàn)友,被滔滔哈拉哈河奪去了生命,他的妻子郭鳳榮為寄托對丈夫的哀思,在連隊三角山哨所上種下一株樟子松。30多年過去了,那株小小的樟子松已經(jīng)枝繁葉茂,一連官兵給它取名“相思樹”。 1981年1月,三角山哨所里年輕的連長李相恩與愛人郭鳳榮喜結(jié)良緣。面對軍人以保家衛(wèi)國為天職,聚少離多的現(xiàn)實,妻子從來沒有抱怨過。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在一次突發(fā)事件中,妻子再也沒能等到愛人的歸來。 時間回溯到1984年初夏,那天白依拉跟隨連長李相恩策馬巡邏在哈拉哈河邊,這條季節(jié)性河流,上游深入中國內(nèi)陸,下游為中蒙邊界的界河。每逢春夏,覆蓋大興安嶺的積雪融化,山洪常發(fā),當?shù)啬撩穹Q之為“桃花汛”。 為確保渡河安全,李相恩每次都在最前面,誰知,那天剛走到河中心,山洪突發(fā),滾滾巨浪瞬間向李相恩和戰(zhàn)士白依拉打來,白依拉被拍打到山洪中,危急關頭,李相恩回手緊緊抓住白依拉,李相恩知道白依拉是草原上長大的孩子,不會游泳。在急流中沉浮用力把白依拉一次次托舉出水面,最后用盡全身力氣將把他推向一個河流的孤島,白依拉獲救了,李相恩卻不幸被及洪水卷走。“連長,連長……”白依拉撕心裂肺地呼喊著,痛哭著。那一刻,他想有塊巖石擋住連長,讓他絕處重生,四天四夜里,戰(zhàn)友們淚水流干了,眼睛熬紅了,嗓子喊啞了,也未能找到連長。 驚聞噩耗,李連長的愛人郭鳳榮一陣風似的“刮”往連隊,面對白依拉的哭訴,郭鳳榮痛哭欲絕,當場暈倒。 一天天,一夜夜,郭鳳榮守望在哨所旁,望眼欲穿地等待李相恩回來,足足等了兩個多月,部隊動用了很多人力物力,蒙古國軍方也參加到尋找的過程中,但仍然沒有找到李相恩的遺體。后來因為孩子生病發(fā)高燒,郭鳳榮不得不離開哨所回家,她背著年幼的孩子,蹣跚離去,一步一回望,步步帶相思。那一年,李相恩剛剛29歲。 第二年春天,郭鳳榮抱著兩歲的李心來到三角山邊防連,在哨所最高處,她一捧土,一行淚親手栽下一棵樟子松,從此,這顆松樹像一名癡情的戀人,日夜矗立在山巔,呼喚著丈夫歸來。 這個凄婉而悲壯的故事,感動了2014年春節(jié)前專程來阿爾山視察,看望邊防連官兵的習近平總書記。那天,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地對戰(zhàn)士們說:“今天我和你們一起執(zhí)勤站崗。” 北疆相思樹,傳承家國情。相思樹的故事,訴說著軍人履行使命,戍守邊疆的家國情懷。 正是這些無畏的英雄,撐起了整個中國夢的進程。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必須傳承紅色基因,與時俱進,在大江南北展現(xiàn)紅色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