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條

2018-11-09 18:25發(fā)布     14098

稿件來源:正直舍—微型小說作家網(wǎng)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 尹全生

1946年夏秋之交, 解放軍中原軍區(qū)部隊從宣化店突圍。幾十個傷員與大部隊失去了聯(lián)系, 被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 斷糧數(shù)日。一天深夜到了后山村。護送傷員的連長向大庚借糧食。大庚只有一畝兔子不拉屎的山地,夏季遭災,收的麥子就要吃完了,而當時離秋收還早,哪有糧食?再說,新婚不久的媳婦已懷了孩子,自己還在為缺糧發(fā)愁呢!不滿20歲的大庚天生心腸軟, 經(jīng)不住求, 心一橫拿出了自己僅有的50斤麥種。連長給大庚打了張借條, 說等全國解放了,讓他憑借條到縣政府換麥子,一年翻一番!借條上的簽名是“周大成”。

三年后縣城解放了,大庚就帶著借條進城兌換麥子。走上村前的山頭,大庚面對村子坐下休息。坐在這里,大庚看到了剛剛屬于自己的兩間瓦房和兩畝地。連長借糧后不久,他的兩間破草房就倒塌了;那一畝兔子不拉屎的山地,第二年春就賣了。貪婪地看著那房子那地, 大庚突然問自己:這房子這地是哪兒來的?--解放了,政府分給我的!想到這里,大庚就又想到了揣在懷里的借條:我分得的房子分得的地,難道還不值50斤麥子? 他覺得自己不夠意思, 往腦袋上擂了一拳,拔腿朝回走。

轉(zhuǎn)眼十年過去,遇到“三年自然災害”。大庚實在揭不開鍋了,就又帶著借條去找政府。走到縣城外面的烈士陵園旁邊時,他問路旁挖野菜的兩個人,到縣委怎么走。挖野菜的是一老一少。老的有五十多歲,臉浮腫著。大庚一眼就看得出來,那也是個被饑餓折磨了多時的人。沒料到這人正是縣委書記,問大庚有什么事。大庚知道對方的身份后,驚得接連倒退了幾步,看著縣委書記浮腫的臉、咳在地上的血,他如同作賊被人當場發(fā)現(xiàn)了一般, 拔腿就逃。大庚邊逃邊問自己:縣委書記都餓成那個樣子,都在挖野菜,這找誰要糧食?

他又一次覺得自己不夠意思,發(fā)誓再不拿借條找政府了。

年輕的大庚,漸漸變成老態(tài)龍鐘的大庚了。人老了,心事也就多了。他打算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買口好棺材,重新安葬媳婦,覺得只有這樣,當自己下世的時候才有臉去見九泉之下的媳婦,也才能獲得安慰他靈魂、溫暖他老血的寬容,消除那種朝朝暮暮煎熬人心的愧疚和負咎感--當年,解放軍傷兵離開后,遇到一秋大旱,莊稼欠收,來年春天,大庚家斷糧了!更糟的是,他把所有的麥種都給了解放軍,秋播沒種子用,這就決定了他夏季的顆粒無收,決定了他沒膽量向別人借糧食。女人懷孕最需要營養(yǎng),而大庚媳婦卻只能吃草根樹皮。媳婦身子太虛,分娩時孩子產(chǎn)不下來,母子倆就這樣去了,大庚用一張草席卷著媳婦埋了……

大庚是村里的“五保戶”,自己的后事會有人操心的,棺材都已經(jīng)準備好了。而重新安葬媳婦的事,則必須由自己來料理, 要花幾千塊錢。而大庚連一千塊錢都湊不出來。他聽說:村長的存款有十幾萬,縣里有的干部比村長還富。大庚心里出現(xiàn)了嚴重的不平衡。他第一次覺得自己一輩子太吃虧了。因此,他一改初衷,決定再一次帶借條去找政府:村長還有縣里的干部們, 錢是從哪兒來的? 不貪贓枉法,他們哪有那么多錢?他們能發(fā)不義之財,我為什么不能到政府,討回自己應該得的錢財?

大庚請人算過帳: 50斤麥種一年翻一番, 50多年竟然翻成了多少多少億多少多少兆, 足足夠買下整整一個國家! 大庚說這是糊弄自己的, 借條能兌換成幾千塊錢, 夠安葬媳婦就成。

走到縣城外的烈士陵園旁邊時下起雨來,大庚只好進烈士陵園躲雨, 與看護陵園的老頭聊起天來。樹老根多,人老話多, 他無意間講到了進城的目的和解放前那段往事。

看護陵園的老頭聽了很吃驚,也講起了自己的一段往事:1949年解放軍攻打縣城, 請他當向?qū)АS袀€團長對他說:曾向后山村一個老鄉(xiāng)借過50斤麥種, 等打完了仗, 一定要到后山村看看, 歸還麥子......

大庚聽著聽著眼睛瞪大了,迫不及待地追問:“那后來呢?” 

“那團長在攻打縣時犧牲了,就埋在這陵園里。我在想: 那團長同你說的連長, 是不是同一個人?”

大庚一咕碌站起來,要去看團長的墳。那是一個普通的土墳,墓碑上赫然刻著“周大成之墓”幾個字!

看護陵園的老頭還告訴大庚:這個烈士是孤兒,死時還沒成家,所以這些年從沒親人來看望過。老淚從大庚眼角爬出來。他嘴唇哆索著喃喃道:“你這兄弟呀……我比你還多活了50多年哪!”

大庚離開烈士陵園后,直接踏上了回家的路。看護陵園的老頭問他為什么不進城了,他紅著眼圈說:“為解放咱這個縣,人家連命都搭上了,人家找誰討帳?”

如何安葬媳婦大庚有了主意:用自己現(xiàn)有的棺材。至于自己三天或者五天后死了怎么辦大庚卻想不出辦法;沒有辦法他就對著荒天野地嚎啕: “老子這一輩子呀……”


《借條》(獲1999-2000年度“中國小小說優(yōu)秀作品獎”,《文學港》舉辦的大紅鷹杯全國文學作品大賽一等獎)